并且在這段時間寧可虧本,也大量囤貨出貨,拉低內存成本,搶占日本廠家的市場。
而這個時候,米國人也發現這個小弟成長起來了。
為了打壓日本,就開始故意把訂單轉移給三桑,并且對日本的內存產品征收關稅。
結果就是這么個不是機會的機會,人家抓住了,然后一把就站起來了。
而日本的內存廠商自此就一蹶不振,倒了下去。
在之后,就是三桑不斷挖角,再加上米帝刻意的技術轉移,最終導致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一次小規模崩潰。
從手機,到液晶屏領域,全部被三桑和LG取代。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大家看到的。
可實際上,真正的半導體產業的上游,人家日本人依舊是牢牢掌握在手里。
你比如造給液晶屏鍍膜的真空蒸鍍機,這玩意就只有日本人能造。
甭管你是三桑,LG,又或者是咱們的JDF,你都得從佳能手里進口。
一臺造價就是一個多億美元,和大名鼎鼎的光刻機,幾乎沒啥區別。
還有就是給芯片封裝的堆積膜,同樣就只有日本人能造。
還有就是高端光刻膠等等,這些都掌握在日本人的手里。
不過盡管上游在日本人手里,三桑等南朝國企業,只是突破了產業鏈的中段。
但這也已經足夠,那些科技企業帶來的豐厚利潤,已經足夠把他們的國家代入到發達國家行列的。
當然這些也只是表面,其實南朝國在這四十年時間里,真正升級的還是他們的重工業。
我們民眾不太了解的斗山機床,現代造船,大宇重工,浦項制鐵等等。
其實這些重工企業,才是南朝國能夠升級成功的真正基石。
你就比如人家的造船企業,人家造的都是什么?
別看我們號稱造船能力最強的國家,可咱們造一年的船,賺得利潤。
還沒人加造一艘LNG船的利潤高,而現在全球的LNG船訂單,幾乎都掌握在人家南朝國手里。
而且這些重工企業也撐起了南朝國的國防。
就在我們嘲笑人家山寨制造了一款換殼F35的四代機的時候。
卻沒注意到,人家的潛艇和自走火炮,已經出口到多個東南亞國家,為他們賺取了大把的外匯。
而這些進步,可都是以重工業作為支撐了。
至于說現代和起亞汽車,行銷全球,那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的汽車,雖然最近幾年,在技術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但要說走過國門,行銷全球,目前還剛剛處于起步階段。
未來十年二十年之內,能做到和人家同樣的水平,那就算不錯了。
不過南朝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自然也和米國人睜一眼閉一眼的技術轉移有關。
而我們是根本不可能有他們那樣的待遇的。
我們如果想取得技術上的突破,那就必須要靠我們自己。
最開始的時候,國家選擇是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
這也是經過多方信息匯總,以及專家團們進行了多次論證和評估之后的選擇。
因為我們是汽車消費大國,而且石油方面我們又是貧油國。
汽車這一塊,因為技術專利的緣故,我們要被外國人賺一道。
而燃油這一塊,我們又要被外國人在賺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