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又到午餐時間,承乾他們卻有些畏懼食堂了,李泰打報告說腸胃不適,午餐不想吃。
結果秦瑯叫來館內的醫生給他一番檢查,得出并無不適之處,于是被秦瑯直接拎出教室,強令到食堂排隊打飯用餐。
原本以為中午又是那難以下咽的玩意兒,誰知中午換餐了。
小米粥、蒸餅,藠頭炒雞蛋,水煮羊肉,一個菘菜湯。
很簡單的幾樣飯菜,任學生自選,但對于早上經歷了一頓難忘黑料理的他們來說,這平時極普通的飯菜,現在卻簡直跟珍肴一樣啊。
“水煮羊肉,我要水煮羊肉!”剛才還說肚子痛吃不下的李泰,這會卻精神煥發,指著那桶水煮羊肉大叫不止。
同樣胖胖的廚子看到小胖子李泰,好感油然而生,勺子一舀便挖了滿滿一勺,幾乎全是羊肉,還沒什么骨頭。
“再來點。”
“殿下,秦館主說每人只能打一勺先吃,若是不夠,吃完可再添。”
大口喝粥,大口吃白面饅頭,大口吃水煮羊肉,食堂里沒有人說話,但進食的聲音卻很響亮,早上那餐吃的還不如沒吃,每個人都覺得胃受了委屈,這會正奮力補償呢。
褚遂良啃著一塊羊骨,都快淚流滿面了。
李綱喝著小米粥,就著藠頭炒雞子,吃相優雅。
“三郎,你對于館里的課程有什么看法和建議嗎?”李綱問,今天一上午,秦瑯并沒有讓直學士們開始正式教課,第一堂課是班會課,讓學生們自我介紹,和展示才藝。然后第二堂課則是分班,排座位,不是按家族父親的地位,而是按學生的身高。
崇賢館原定的課程表,秦瑯看過,李世民欽定的,其實就是九經和六藝,九經便是朝廷科舉考試時定下的儒家九本經典,前朝煬帝楊廣時以明經科取士,定下九本儒家經書為考試書,唐承隋制,依然不變。
這九經便是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連同《易經》《書》《詩經》,合稱九經。
六藝則是出自周禮,君子六藝,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
一直以來,古代貴族子弟受的教育其實大抵如此,以習儒經為主,并習練一些技藝。比如眼下大唐最高學府,國子監,下面就有好幾個學院,如國子學、太學、四門學,還有算學、書學、律學,則是更加高級的專科,培養一些精通算數、法律、文字方面的人才。
而數百年來的那些士族門閥,長盛不衰一大重要原因,是他們有著強大的家學,比如滎陽鄭氏、范陽盧氏等,他們的家學其實也主要是儒經,每家都會擅長儒家各經中的一兩門,是其中專家級的成就,并代代相傳,輕易不外傳,并往往形成了經學領域中的一個新的學派分枝。
李綱發現秦瑯似乎另有打算。
“李老,我接到陛下授任后,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崇賢館設立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教授太子學業。”
“教授學業,看似簡單,卻絕非易事啊。僅僅九經六禮,我以為不夠。”
儒家經典多之又多,自然不止九經,其實歷代尊崇的經學也是一直變化的,比如宋朝開始,四書五經的地位不斷升高,但在隋唐之時,四書卻還沒有進入頂級經學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