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極不符合稅收的根本邏輯,本質上唐朝的稅就是一種人頭稅而已。
有錢沒錢,交一樣的稅,還只對一部份人征稅。
這種情況下,朝廷能有什么錢?
更別說,大唐的稅賦,還是實物稅,百姓交的都是糧食、絹布等,朝廷要用這些東西,得從全國各地征集起來,然后要轉運調動,中間的耗費驚人。
“隋以租庸調制課稅,有開皇之治。”李世民道,意思是租庸調這個稅制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否則前朝哪能有那樣的開皇盛世呢?
秦瑯只能呵呵了,隋朝結束幾百年分裂,天下一統,要做的事情太多,當時定下的這種稅制相當簡單,也相對寬松,對于戰后恢復當然是有好處的。
更何況,楊堅當初雖然搞的是租庸調,但當時楊堅還用過一個大殺器,就是大索貌閱,楊堅把天下的那些隱戶,和依附于貴族豪強的部曲等可是都想盡辦法弄成了官方正戶。
更不說,楊堅時稅要比現在高出一半,同時對婦人也一樣課稅的。
楊堅時官方課稅的課戶是現在的幾倍,稅率還高,財收自然也就高出數倍,更別說天下一統后,沒有什么大的戰事,休養生息,自然就有了開皇盛世。
可現在大唐才勉強統一中原,打了多年的仗,基本上沒停過,偏偏大唐現在的戶籍問題嚴重,有大量的隱戶逃戶,課戶課丁數量太少,不課戶不課丁數太多,稅源不足,稅收自然不足。
馬周道,“朝中也有宰相提議,要來一次大索貌閱,摸清全國戶籍人口情況,以增加稅源,可這事一時半分也完不成,遠水難解近渴。”
“那就加稅!”
秦瑯給出了最簡單的辦法。
皇帝眉頭緊皺,加稅不是沒人提過,但現在天下這種情況,如何加稅?朝廷之前都已經給各地減稅免稅了,你這時反其道而行,要加稅?那天下人怎么看?
會不會官逼民反?
“陛下,加稅也是有講究的,并不是說把租調一丁兩石改為三石,絹兩丈改三丈這么簡單。對普通百姓來說,其實這個租庸調負擔也已經不輕了,確實不能再加,但是······”
“但是什么?”
李世民緊盯著秦瑯。
對于這個女婿,李世民可是很期待的,要不然他也不會特意親自跑來了,他就是想聽聽秦瑯別出不同的觀點。
“陛下,我們得在不給百姓增加負擔的前提下,加稅,其實最簡單有用的辦法,就是增設新稅,比如工商市稅,比如鹽鐵專賣,這些其實早在漢代時就是已經開始實行過的,并且也確實是行之有益的手段。”
“漢武帝與匈奴打了幾十年仗,全靠著這些支撐,這也是最簡單最有效的財政增收辦法!”
秦瑯沒做出什么驚人之語,這些話其實政事堂也有宰相提過,畢竟這些都是早在西漢時代就開始推行過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