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改革在朝堂上遇到的阻力太強了,可越是強,越讓李世民心中堅定要改革的決心。這次秦瑯遇刺案,讓李世民找到了突破口,本來還打算先裝一波死狗,誰知道也不知道是封德彝失了智,還是他兒子一心想當年輕一代的領袖,居然敢如此肆無忌憚行事。
抓機時機,強勢反擊。
借著這波風口,直接再次重啟改革計劃。
誰也無法阻止他。
誰再敢過份阻止,他不介意把封案擴大化,再裝幾個進去。
當年隋末之時,天下流傳著兩句話,一句是李氏當有天下,一句是劉氏主吉。這其實是代表著當時兩大勢力。
一是關隴集團與關中關西士族們支持李家,一個則是關東士族為主的勢力,他們推出劉氏主吉,就是想要扶持起一個山東人取代隋朝,以恢復過去北魏北齊時他們的那種政治地位。
可結果是他們敗了。
這是一次政治押寶失敗,隨著建成被殺,山東士族的二次壓寶又失敗了。
現在他們還想再抱團來共進退,可皇帝卻不是李淵,眼下也不是武德年,大唐已經統一天下了,皇帝手里有了更多的籌碼實力。
別看李世民平時很納諫的樣子,其實李世民不納諫的時侯更多,他是一個很有自己主見的人,一旦下定了決心,一般人是很難輕易改變他決策的人。
就如同當年東征西討時一樣,哪怕敵人勢頭再猛,兵力再多,可他做出了決策,就決不會再更改,只會咬牙打到底。
他也正是這樣,一次次打了大勝仗。
河東之戰如此,洛陽之戰如此,虎牢之戰也是如此,河北之戰更是如此。
他才不會管秦瑯才十七歲,也不會管秦瓊已經是宰相了,這些都不重要,就如同他不也才不滿三十,長孫無忌不也才二十幾歲就已經是左仆射了?
房玄齡杜如晦也都才四十左右。
皇帝用一道白麻宣相,強勢告訴所有人,改革再次開始,這一次,他強勢捧秦瑯登上相位,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他對改革的支持,對秦瑯的支持。
秦瑯事先都根本不知道這事。
兩儀殿上,想拒絕都不行,李世民不給他這個機會。
他依然是轉運使,兼門下省散騎常侍,加翰林院學士承旨,知貢舉,現在又同中書門下平章國計,以后政事堂的宰相會議,秦瑯也有資格參與,并參與決策討論了。
毫無疑問,連戶部尚書戴胄現在都成了他的改革副手。
封德彝是最倒霉的,皇帝根本不在意行刺秦瑯的幕后黑手究竟是出于他意,還是他兒子,反正現在鍋已經扣到他頭上了。
封家的所有產業家財,現在全都被他直接劃入了皇家內庫,充做了天子的小金庫。
皇帝最后拿出來一百頃地賞賜給秦瑯,算是安撫他遇刺受傷了,另外首發彈劾的唐臨,提升為治書侍御史了,另京中賜宅一座,賞田千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