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煙雨濛濛,楊柳依依。
長安城。
太極宮中,皇帝太極殿臨軒唱名賜第。
此次共開七科考試,省試后再參加殿試的卻只有進士科,皇帝臨軒唱名賜第,也只對進士科的新科進士們。
一甲賜進士及第,二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因為今科錄取人數多,因此皇帝親自唱名的只有一甲三人,又稱三鼎甲,分授狀元郎、榜眼、探花。
二甲、三甲由今科知貢舉的主考官秦瑯代為唱名,稱為傳臚。
貞觀元年新科進士共錄取三百六十名,皆特賜緋袍,戴梁冠,上金殿。
一甲三人分別依次上前跪謝皇恩,接受皇帝親賜的進士及第金牌。而二甲三甲則分班上前,受賜銀牌。
傳臚完成,新科進士由禮部官員高舉金榜領路出宮,置榜龍亭,復三跪九叩,然后由金吾衛護衛游長安街。
進士科比其它五科倍受恩寵,頓時進士科一時榮耀無比,明經科等徹底被比了下去。在這些閃耀的新科進士中,年輕的主考官秦瑯當然也顯得更加耀眼了。
新科進士的狀元郎是來恒,榜眼是來濟,探花則是上官儀。
來家兄弟倆同中進士,還分攬狀元、榜眼,因為兄弟倆與秦家的關系,還被人趁機彈劾說秦瑯科舉舞弊,只不過因為點狀元榜眼的是天子,殿試又是皇帝親自主持,所以那彈劾的官員反被貶謫嶺南,證實了秦瑯這主考的公正。
三百六十名新科進士,倒是有三百多人庶族地主出身的讀書人,皆因這次名門士族子弟,基本上都是參加明經科的,誰也料不到這次明經科地位這么慘,進士科獨重,想改都來不及,于是乎,榮耀皆歸于這些寒門士子了。
皇帝還特在曲江賜宴新科進士。
放榜第二天,許多新科進士們去平康坊翼國公府登門拜訪,要謝師。
卻發現秦瑯已經離京了。
秦瑯參加完曲江進士宴后,第二天一早就送秦瓊出京赴任了。
本來秦瓊早就要離京了,是李世民一意挽留讓他晚點再走,一留就到了三月。
渭河北岸,秦瓊看著秦瑯那片澤地,有許多百姓正在那里奮戰著,秦瑯拔下了不少錢糧,雇傭招工,改造這片澤地。
一萬多畝的澤地,一橫一縱的先是規劃出了兩條河渠,然后又有二級三級渠道數十條,把這萬畝地分割如網狀。
緊接著便是用松木樁、石頭壘壩筑堤,然后清淤抬田平地。
一級水渠又可充當運河,運輸木石淤泥。
另外在四面,秦瑯又向咸陽縣新買了一片地,直接開挖成水塘,以蓄洪和養魚種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