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楊廣江都被弒后,李光度都聽從了李襲志的勸說,依然使用大隋永平郡守的官職,守境自保,不敢自立。
年輕時的李光度也是個愣頭青,可跟著大哥李光仕碰的頭破血流之后,也就成熟穩重了。
歸附大唐后,寧長真馮暄談殿他們再反,李光度就堅決擁擠中央不肯與他們一起做亂。
這次談殿又聯合諸溪垌想造反,甚至左右兩溪的大蠻王們也跟著上竄下跳,可李光度絲毫不為所動。
他甚至都已經在悄悄的調動兵馬,只要左右兩溪蠻王敢公然做亂,他這個邕州刺史,就要率兵討逆,支援代天南巡的秦宣相平亂了。
“宣相,俺老李只是個蠻子,不會說什么大道理,但是也知道人無信不立,既然歸附朝廷,向天子宣誓效忠,那就得說到做到,不能出爾反爾,宣相說對吧?”
老李黑瘦黑瘦,小胡子留的很有個性,一件紫袍穿在他身上倒是挺襯出他的威武,很難想象這個一個老夫子似的老頭,其實是個大蠻王。
人家雖沒有強健的肌肉,可在嶺南也是能說的上話的人,跺一跺腳,一樣能讓整個潯江都震一震。
“我老陳也一把年紀了,都六十多歲了,也不知道還有幾年能活的,有的家伙總是不安份想著折騰,可我老李不愿意折騰,年輕時不懂事折騰過了,如今老了就更不愿意折騰了。”
“宣帥在桂州,在潯州,做的那些事,說的那些話,我老李聽了后很是感動啊。其實咱們嶺南啊,一直以來就是太亂了,想出頭當頭的人又多。當年李靖將軍南下嶺南,也是憑本事壓住了嶺南眾人,可惜李將軍很快又走了,嶺南便又有人不安份了。”
“若是秦宣相早幾年南來,也就沒有這些年這些狗屁事情了。”
其實李光度所說的嶺南想當頭的人很多,也并沒幾個,真正有實力有野心的其實也就那幾個。
隋末時嶺南曾有八大勢力,馮盎寧長真丘和李襲志楊世略冼寶徹等,也包括了李光度。
談殿、馮暄、寧道明、陳龍樹這些,都不資格跟他們并論呢。
可短短幾年,寧道明死了,寧長真也死了。
李襲志兩次入朝又兩次歸來,陳龍樹陳世略李光度等都是頻頻調動,丘和也入朝了。
馮盎也受召入過朝了。
所以現在誰還反朝廷?
之前談殿想反,但被秦瑯輕松的安撫了。
其它如馮暄、冼寶徹、寧琚等,也頂多有心無膽。
“李公,其實嶺南人只是心直口快,都是耿直人,我挺喜歡耿直的人,之前是有些誤會,如今誤會也都消除了。談刺史、馮刺史等都對朝廷很是忠心,對于朝廷世封、并州等政策也很支持啊。”
秦瑯告訴李光度,他在邕州西面的邕江上游支流左右兩溪,各設立左右兩州,這是兩個正州,兩正州下,各設了十八個羈縻州,另外于兩江也要設立幾個朝廷的正縣。
這等于是從邕州割地了。
邕州之前很大,邕江上游左右兩溪,各千余里地,全在邕州治下,不過那里以前全都是蠻地。
就連邕州附近的山里,也一樣都還是蠻地。
可不管怎么說,以前那些地方終究是劃在邕州的,邕州也因此是個擁地千里的巨州了,可現在一下子要劃走那些蠻地,還是變化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