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了也只能苦笑,年輕人氣性就是大。
現在收到太子這封信,看過這建議后,李世民微微而笑。
他認為這就是秦瑯的意思,但這小子沒給自己奏報,反而通過太子來轉告自己。中間繞這么一圈,但說是秦瑯依然還是關心朝堂政事,依然還是很用心的,并沒有真的就甩手不干了。
出的這個策略也確實不錯,當滿朝官員全都盯著東突厥時,還有人能關注西突厥,確實不錯了。
信的后面,承乾也附帶了對于眼下朝堂對東突厥處置的爭議看法,那一番看法,李世民看過后不禁又笑了起來。
這明明又是秦瑯的想法,跟之前他的處置策略差不多,都是設正州、派流官、抽丁口、劃地界這些。
皇帝背往后靠,躺在靠背上,放松四肢,微閉上眼睛。
關于東突厥處置之事,已經爭議的太久了。
連遠在長安的太子承乾都知道這樣不對,太子信末尾還特別提醒朝廷,眼下東突厥已經群龍無首,正是出手的好時機。朝廷還要提防漠北鐵勒人,要防薛延陀的夷男乘東突厥敗亡之際,搶占漠北。
九姓鐵勒部族眾多,人馬強壯,一旦夷男趁機占據漠北,則將形成新的大患。太子提醒皇帝,應當派人冊封夷男,拉近關系同時,也要防范薛延陀。太子還指出,在漠北草原鐵勒諸部中,現在有兩個較強的鐵勒聯盟,一就是薛延陀,另外一個是袁紇聯合仆固、同羅、拔野古諸部組成的回紇聯盟。
冊封拉近薛延陀的同時,大唐應當加強與回紇聯盟的關系,可冊封回紇首領吐迷度為可汗,給薛延陀和回紇劃分界線,分立東西,這樣一來,漠北的鐵勒諸部,就難以統一,合為整體,分而治之,將限制鐵勒人稱雄漠北,并感受到漠南。
將突厥人安置到漠南地區,做為大唐與薛延陀之間的緩沖。對于東突厥降人,也要分而治之,長城以北到陰山一線,安置最早歸附的郁射設與雜胡諸部等,設立正州,派流官管理,劃分草場。
而陰山以北到大漠南緣,則安置那些與大唐并不是很親近的突厥諸部,把這些實力較強的突厥部落,劃設羈縻州,任命那些部落酋長為刺史、都督,授封他們為大將軍、公侯爵位。
為了能夠更好的管理漠南的這些突厥人,太子還建議朝廷授封兩個歸附的突厥貴族為左右可汗,各再挑選四位酋長,授封東西南北賢王,分別輔佐兩位可汗,實際上就是要分權平衡。
承乾甚至給出了左右可汗的人選建議,認為皇帝先前賜封的楊國忠和李思摩兩人,都比較適合。突利雖也是個不錯的人選,但他原在突厥中威望地位高,所以不能授他可汗之位。
至于四位賢王,也可以是四葉護,可挑選四位特勤級別的阿史那貴族擔任,這樣左右可汗和四位葉護之間可以相互制衡。
太子也提出抽丁政策不能改,不管是漠南的羈縻控制,還是長城外的正州流官,都要對突厥人實行抽丁政策,借此削弱突厥人,并調突厥人南下以增強南境守護,加強對蠻夷的威懾力。
老成謀國之言。
李世民看過之后,長長感嘆。
這明明白白就是秦瑯的策略,卻借了太子之口說出。但他不得不承認,這番建議很有價值。
準備合上信,皇帝發現還有一封簡短附信,卻是向他說了些家長里短的事,比如皇后最近身體不錯,晉王又長胖了等等。
他最后告訴皇帝說,皇帝上次賞賜給秦瑯的美人中,有一名胡姬身份驚人,居然是原統葉護的可敦,而她本是羅馬皇帝的女兒,莫賀咄殺了統葉護擄了可敦后,送給了吐谷渾可汗伏允,伏允送到長安貢給皇帝,卻只說是胡姬。
如今這胡姬已經成了秦瑯的侍妾。
李世民吃驚的張大著嘴。
羅馬國公主,西突厥可敦,這么尊貴的女子,居然被他稀里糊涂的賞賜給了秦瑯?
李世民皺眉,覺得有點不太舒服。
這個秦瑯,怎么也不向自己奏報?
還在生朕的氣嗎?
皇帝合上信,閉目沉吟良久。
第二天,皇帝召開廷議。
宰相與重臣們參與。
會議開始之前,皇帝先把太子承乾的那封信讓大臣們傳閱。
“太子雖年輕,可提出的卻是老成持國之策,朕覺得很不錯。今天,大家就再議一議,東突厥的處置問題,還有漠北和西域的問題,大家放開來談,但今天得談出一個結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