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老師教我?”
承乾很虛心的請教。
秦瑯緩緩道,“東突厥已滅,西突厥早晚也要滅掉的,大唐遲早有一天要重返西域,令諸國伏首稱臣,只是。”
“不是現在。”
大唐正面臨連續三年的寒流災害,糧食危機嚴重,這是大唐如今的一塊短板,雖然其它方面都非常強大,有精銳的府兵,有驃悍的禁軍,也有充足的器械和戰馬,就是朝廷國庫里也有不少錢,可就是缺糧。
朝廷沒糧,百姓更沒糧,這種時期,李世民也不敢冒然再說打仗了。
“殿下,眼下朝廷當務之急是內部安穩,是讓百姓能填飽肚子,然后才是對外。而對外,首先也還是解決東突厥的問題。最近洛陽朝堂那邊,一直在爭論如何安置突厥人的事情。”
早先秦瑯在塞北攻奪諸州,招降突厥、雜胡諸部時,朝廷其實就已經爆發過一次關于如何安置他們的爭論。幾位宰相各執一策,爭論不休,最后皇帝的選擇也是有些和稀泥一樣。
而如今這次,生擒頡利,突利來投后,朝廷面臨的則是從漠南到漠北,數十萬眾突厥人的安置問題。
這比上次人更多。
朝廷想趁此機會,徹底滅掉東突厥,不讓他有再死灰復燃的機會,所以如魏征為首一代,認為應當肢解東突厥各部。而房玄齡為首的一派,則依然認為要想一勞永逸,還是要編戶齊民,把突厥人全都內遷到中原各州縣,給他們分田授地,讓他們耕種。
而以溫彥博為首的一派,則認為當行仁政,要寬容接納他們,把突厥人安置在長城內外,劃出土地給他們游牧,并劃設羈縻州讓他們自治。
當然朝中也還有以楊師道為首的一派,認為不應當把突厥人內遷,也不要肢解他們,應當讓他們退出漠南,退到陰山以北去游牧,朝廷給他們劃好界線,然后從中挑出一些忠于朝廷的酋長,授予他們可汗之位,把突厥諸部分為數部,互不統屬。
幾派意見不一,互不相讓。
魏征他們噴房玄齡的政策太天真,認為這是引狼入室,突厥人不可能會耕田種地的。
又噴溫彥博的政策更是沒有下限,這是不敗而敗。至于說楊師道的策略,那純粹就是瞎搞,要不了幾年,突厥人就又會成為北方禍患。
魏征還是堅持認為,應當在上次秦瑯的那個策略基礎上制訂處置政策,比如減丁政策得堅持,比如不能越過陰山······
皇帝也始終拿不出一個處置結果來,結果就是去年秋滅掉的東突厥,結果到了今年端午了,還遲遲沒有一個處置結果。
突厥人大部已經返回舊地游牧,還有部份則就在長城腳下游牧,邊境的將士們整軍備武,卻不知道要如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