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沒有棄守松州。
封臣有守土之責,棄土便等于棄封。
秦瓊立于松州城頭,目光堅毅,他全身披掛倚城而立,并非舍不得剛到手的封地,而是做為大唐臣子,做為邊地封候,他有守土之責。
身后,五百秦家兵馬也都誓死一戰。
松州司馬、交川縣令把利步利披著秦瓊賜給的明光甲站在他身后,緊皺眉頭。五百名把利部羌兵也一起備戰協守。
城中,是有約三千名把利部的羌人。
除此外,就是原本屬于把利部的約五百名漢人奴隸,自把利部歸降后,這些人便由秦瓊出錢贖回自由,授給他們戶籍,成為松州第一批漢人編戶齊民。這些剛得到自由不久的漢民,也都正在接受著訓練。
青壯男子們分到了長矛、盾牌、橫刀,正在秦瓊親兵的指揮下刻苦練習。哪怕是臨陣練槍,也總是會有些效果的,起碼號令旗語等,總要能懂點。
婦人們孩子老人們則承擔起做飯送水等任務。
羌人部族的婦孺孩子,則聽從了把利步利的命令,提前開始宰殺一些牛殺,圍城一旦開始,牲畜不能出城吃草,早晚會瘦,所以趁早殺掉一些風曬腌漬起來備用。
嘉誠本只是座不大的寨子,現在成了松州治所,秦瓊還修整都來不及,好在這處寨子位置較為險要,寨子分內外兩寨,內寨平面跨崇山,依山順勢略呈三角形,東部崇山之下河谷部份為長方形。
外城毗領內城南面的河谷下壩,有寨門與內城相通。
寨子簡陋,但卻控扼險要,面積很大。
以山石、原木等筑成,墻高三丈余。
雖說不如中原那些以糯米、石灰、桐油等熬制的灰漿粘連勾縫,以山石或青磚砌墻,但這看似簡陋的寨子位置選的好。
依山臨水,控扼河谷。
山上地勢險要,山前地形狹窄,是個易守難攻的險要。
秦瓊先前全憑突襲,用把利步利詐開的城門,否則想硬攻拿下此寨,也是極為艱難的。后來他巡視了山寨的,覺得這處地形確實好,一來山寨所在處,前河后山都極為險要可依,同時山寨所在是一片很不錯的平地,使的山寨就是一座半山上的山城,不僅險要好守,而且還能容納許多人口牲畜,甚至可以在山上種田都可以。
方圓十多里的平地,關起城門來能堅持許久。
而另一個優點,則是在山寨下遠處河谷兩邊,是一大片很寬闊平坦的河谷平地,能夠開墾許多田地種植糧食,附近山谷也利于放牧牲畜,總的來說這確實是在險山惡谷的群山里的一處難得的能夠自給自足,且控扼險要,封鎖通道的要地。
秦瓊本計劃要在這里開始墾荒屯田,兼放牧養殖,順便利于這處交通要地,經營邊市商貿,誰知道計劃都還沒定好,羌人就已經殺了過來了。
松州城內,小溪流水,清澈河流從東向西,穿寨而過,轉往南流,匯入岷江之中。
“司徒,拓跋部的前鋒,已經越過了岷山,正往我松州而來。”
“離甘松嶺還有多遠?”秦瓊問把利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