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司直何在?”
“太子司直劉洎在,太子司直高季輔在!”
兩員緋袍官員出列,大聲應答。
秦瑯瞧著這兩個中年官員,問,“你二人身為太子司直,比御史臺御史大夫,職在彈劾,以肅官僚。今日之事,你們難道就沒有半點要說的嗎?”
劉洎早年效力過江陵蕭銑,擔任過他的黃門侍郎,歸唐后任過南康州都督府長史,后入朝,得李世民賞識,授為門下省給事中,后又兼東宮太子司直。
而高季輔出身渤海高氏,名門之后,隋末時率家鄉數千人,投瓦崗李密,后與劉德威、賈潤甫等歸唐,他還是長孫皇后舅父高士廉的堂侄,李世民繼位后,即授監察御史,以不畏強權,數彈大臣得名,而遷中書舍人。
一個給事中,一個中書舍人,這兩個都是門下省和中書舍的要職。中書舍人正五品上,常侍進奏,參議表章,六位舍人號五花判事。而門下事給事中四人,也是正五品上,分判本省日常事務,并具體負責審議封駁詔敕奏章,有異議可直接批改駁還詔敕。百司奏章,得駁其正違失,事權甚重。
兩位中書、門下二省的五品要員,來東宮兼職正七品的太子司直,這明顯就是皇帝給東宮的高配了,兩位親信有能力且正直的要員,來東宮兼任七品職,看中的是他們的能力和剛正不阿。
高季輔做監察御史的時候,連宰相都敢彈劾,而劉洎做給事中前還擔任過治書侍御史,也對時政亂象提出過很多有力的諫言。
一身緋袍銀符,襯的兩人很是耀眼。
高季輔也沒想到今天秦瑯如此發飆,他是中書舍人、太子司直,而今天鬧事的領頭人是太子左庶子于志寧,于志寧還有一個官職是中書侍郎。
正四品上的中書侍郎,兼任正四品上的太子左庶子,其實也是高配,畢竟中書侍郎雖有兩員,可卻已經是中樞核心了,再進一步可就是宰相。
高季輔在中書省,可就是在于志寧的領導下。
“屬下與于公同在中書省,為其下屬,請求避嫌。”高季輔最終還是沒肯站出來彈劾于志寧。
秦瑯冷笑了兩聲。
“劉公?”
劉洎出身于南陽劉氏,同樣是士族名門出身,不過跟于志寧這樣的關隴集團向來是有些不太和睦的,對于秦瑯的咄咄逼人,倒是沒有退縮。
“太子,秦相,如今功臣國戚占據要位,才能不能勝職,又憑借功勛權勢相互傾軋,在職官員不能堅持公道,雖然也想奮發自強,卻又怕受到流言蜚語的誹謗。”
“因此,本該東宮官員裁決的事情,卻要報三省、政事堂處理,東宮各府坊寺率等官員,也是模棱兩可,不能決斷。有的曲意順從太子之意而不顧實際情況,也有一味猜度皇帝想法而行事,也有人為避嫌避諱而不伸張正義。”
“有的認為順從太子便萬事大吉,而不深究結論是否正確。有的認為逢迎陛下就是奉公,而不管他的作為是否得當。”
誰也沒有料到,劉洎被點名發言之后,來了一通地圖炮,指桑罵槐,不但罵于志寧褚遂良張玄素等一干人,只顧聽從皇帝旨意,甚至說他們揣測圣意,又說孔穎達陸德明等學士大儒,只是一味的古板教條,還說如秦瑯這樣的勛戚,只知道憑功勛傾軋同僚。
甚至還把蘇定方這樣的東宮將校說成只知道奉迎太子。
總之,他誰都罵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