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政事堂現在這些個宰相,哪個不是國公啊,甚至基本是還是實封國公,也唯有魏征,到現在也還只有一個巨鹿男的虛封爵,還是之前給五品以上實職京官們統一加封的。
魏征的本階也不高,可他職權重啊。
“我建議趙公不要跟魏征為敵,這種拗人得罪不起,惹上了就會跟膏藥一樣粘住你不放。”
“趙國公、衛國公,你們還沒聊完嗎?”遠處傳來魏征的喊聲。
長孫無忌一翻白眼,秦瑯則只是微微一笑,“好了,諸位相公也都到了,我們也去落坐吧。”
政事堂做為宰相會議,設立在門下省,在隋朝的時候,開始了三省六部的中樞核心制度,那個時候以外三高官官為宰相,實際上就是尚書令中書令和侍中是宰相,宰相會議則設在尚書省。
不過到了唐朝,雖然尚書省依然權重,可皇帝有意要平衡尚書省的權力,故此把政事堂設到了門下省,還找機會把尚書令這個職位給廢了,以左右仆射為尚書高官官,使的級別下降。
再把政事堂設到門下省,又在四名真宰相外,以檢校三高官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預政事等頭銜,讓其它非三高官官也得授宰相銜,進入政事堂議事辦公。
從宰相三人團,到如今貞觀朝穩定在十余人的群相制度,宰相的權威可以說是下降了的,但皇帝對相權削弱,卻加強了皇權對朝政的把控。
原本的政事堂會議,只是一個臨時會議,而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常設的機構,協助皇帝統治朝政的最高議事機構,下設五房,分理眾事。
此時的政事堂,已經囊括了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的大部或主要職權。
三省其實都已經相當于是政事堂的下屬機構了,大唐如今的權力中樞,便是政事堂-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十二衛。
權力大,宰相多,特別是以他官加銜參加政事堂會議,尤其是讓一些三品以下的四五品官員都得列政事堂,使的皇帝的權威空前高漲。
秦瑯雖說曾經三拜兩罷宰相,可實際上已經好久不曾在政事堂露過面了,倒有些生面孔了。
諸位宰相們都已經坐到了都堂里,各自坐在自己的席位上。
秦瑯上前一一拜見。
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高士廉,這兩位在政事堂中,依然還是居于宰相之首,尤其是房玄齡,以皇帝的絕對心腹,如今是當然之首相,這位秦瑯老鄉,既辦事能力強,而且還非常了解皇帝的性格,他做事有個特點,就是能按著皇帝的心思把事情辦的利落齊整,不會去違逆皇帝。
絕不會跟魏征一樣,當面的指責頂撞皇帝,因此這幾年,在宰相的位置上是越做越穩,不像其它宰相們,經常被停職或是罷免,如蕭瑀陳叔達長孫無忌秦瑯等那也都是起起落落幾次了。
高士廉也都是上下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