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卻只是微微一笑,他夾起一塊毛肚下鍋,在鍋里涮了涮,便夾起,料碟里一蘸,立即往嘴里送去。
“圣人慢些,當心燙。”
“這樣吃才鮮,這吃法還是秦三郎教我的呢。”李世民給皇后挑了一片皇宮溫室里種的綠菜,“其實你也要多吃點肉,自生了治兒,你可是瘦了許多。”
雪花飄飄,天地間銀裝素裹,李世民吃著火鍋,陪著妻子,卻是興致大好。
做為皇帝,他豈會看不出太子所上的那道奏疏的優劣來,他甚至有一眼看出真正出主意的是秦瑯。
他當然知道均田法雖經歷數朝,可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大唐了。
自推行兩稅法成功之后,李世民其實一直有心想要改革均田制,只是一時也找不到更合適的田制,這才勉強到今。
太子的那道奏章一上,李世民就不由的眼前一亮,仿佛黑夜之中看到了燈火一樣,一下子照亮了他。
不抑兼并不是重點,整個新法重點就是朝廷跟地主豪強們爭奪對佃戶的控制權。
人丁是國家之本,李世民這位戰爭中走出來的皇帝,可是深深明白的。就如戰爭離不開人一樣,需要從百姓中征召強壯者為兵,一場戰爭,還離不開民夫轉運糧草輜重,甚至是修建城防等。
戰爭時,人口就是戰爭的潛力,誰人口多,誰就潛力更大。
同樣的,如今雖然沒有那么嚴重的戰爭威脅了,可對于治理國家,人口越發重要。人口意味著一切,稅賦、兵源、力役等等。
“秦三郎還是很能折騰的,那腦子向來與眾不同,朕早就知道,兩稅法之后,他腦子里肯定早就有了成熟的新田制,可這小子硬是一直不吭聲,若不是承乾有意想向朕邀功,想要將功贖罪才獻上此策,估計朕都還不知道呢。”
“臣妾只怕這新法阻力太大,秦瑯本就在朝中樹敵頗多,若是由他來主持新法,只怕更加艱難。”
李世民卻只是笑著繼續涮羊肉,“這新法既然是承乾獻的,那功勞自然應落到承乾頭上,不過承乾還年幼,還搞不了這么大的事情。秦瑯不想邀功,朕也就成全他。這次的新法,朕會讓政事堂主導,由房玄齡和高士廉以及戴胄和輔機一起負責。”
皇后擔心的阻力大一事,李世民不擔心。
當初稅法改革,阻力更大,要把那些貴族官員們的免課戶特權拿掉,讓他們官紳一體納糧,李世民可是頂了很大壓力的。
但當時他也沒有辦法,外憂內患,不改,就坐不住皇位,改了,可能會亡國,所以只有一拼。
當初他撐過來了,如今局面已經比當初好多了。
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剛剛拼死反擊奪得大位根基不穩的新皇帝,如今也沒有了外患內憂,有人不滿,也無法螳臂擋車。
“是時候鍛煉鍛煉下太子了,讓政事堂先動,等房玄齡他們把這事情弄的差不多了,朕再讓承乾率東宮官屬接手。”
政事堂爭論一天,沒有結果。
第二天早朝過后,皇帝特留了房玄齡、高士廉、長孫無忌三位大臣談話,做了最高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