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歷這個官職,職事就是掌國之歷法,造歷以頒于四方。手底下有理歷六人,歷博士一人,還有歷學生五十五人,裝書歷生五人。
李淳風就是大唐歷法這塊的首席歷法官,手底下有幾個小官員,另外還有一群學生,這些學生相當于流外吏,八考入流,一邊學習一邊實習,學成之后就是大唐的歷法官了。
李淳風做司歷這個官已經四年了。
正是當初上書指出先前歷法的不足之處,后來李世民便授他為司歷,授他將仕郎這個從九品下的散官。
現在看李淳風年輕高大,人長的也挺精神,他不免好奇的問為何貞觀元年才是個從九品下的本品。
李淳風倒沒介意,直接告訴秦瑯,他以前做過道士,當初投唐做秦王府的參軍,其實是以道士身份在幕府的,故此之后一直都沒有正式接受過朝廷的官階,很瀟灑自由。后來因為被李世民委任司歷一職,這才正式接受了官階。
本是學道之人,所以并不在意官階這些。
這話,讓秦瑯佩服。
吃了個烤芋頭,喝了杯紅茶,秦瑯倒也弄明白李淳風的經歷,今年三十歲的李淳風,出生于關中岐州,他父親曾在隋朝做過縣衙小吏,因為不得志,便干脆棄職當了道士。不過他父親很有才干,注釋過《老子》,也寫過十卷地方志,甚至還編寫了古代天文入門讀物《天文大象賦》,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李淳風很小就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尤其是對天文和數學很有興趣。
九歲,入觀拜師學道。
十六歲,得劉文靜推薦入秦王府任記室參軍。
后來因為指出傅仁均的歷法有問題,而被李世民授予司歷一職,由他負責修訂歷法。
“你任司歷一職也有四年了,不知道新歷修訂的如何了?”秦瑯問。
“回秦相公,傅公是非常有名望的天文學家,他與崔員外編訂的戊寅元歷,是根據天象計算時間的歷法,也是我華夏歷史上第一個采用定朔法的歷法。此歷法關于日行盈縮、月行遲疾等計算方法,與大業歷大致相同,而大業歷本身又是在劉焯的皇極歷基礎上而來的。”
秦瑯不懂這些,可知道歷法對于各朝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這個歷法有什么問題嗎?”
“回秦相,采用定朔法,容易出現連大月或連小月的意外,如按此歷法,到貞觀十九年,便將出現四個連大月。”
秦瑯知道古代歷法跟天文學、算數有很大關聯,是個非常先進的東西,他自己肯定搞不清楚這些玩意,但也知道后世時用的農歷陰歷,其實已經是明清時才改進的一種歷法,里面還已經摻和了當時西方的一些算法在里面,與此時的歷法有很大區別。
“那李司歷找到解決辦法了嗎?”
“以傳統定朔法難以避免這種意外,除非加以創新。”
“我只想知道你有沒有好的歷法出來?”
“有,我這幾年一直在研究一種新的歷法,我不打算再采用舊有的老平朔法,而是再次采用定朔并獨創了一種進朔法,即根據朔日小余數據的具體情況,將朔日上推一日或下推一日,使相應大月變小月或小月變大月,從而解決出現連續四個大月或三個小月這樣違反日常習慣的意外·······”
對于這些很專業的東西,秦瑯聽不太懂,但也知道李淳風確實在天文數學和歷法上很有研究,似乎已經研究出了更好的歷法。
“什么時候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