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驛長雇傭上百個驛丁,一天工錢一百,另有些補貼等,待遇挺豐厚的,村民們都很樂意,而這個驛長承包這個驛站,一年輕松賺上千貫。
重要的是,整天迎來送往,接觸的官員多,也為這驛長結交了很好的人脈關系,甚至能得到不少有用的內部消息。
反正這驛長跟秦瑯這個宰相聊天,一點也不怯場,侃侃而談。
秦瑯跟他聊了許久,主要還是看看基層的驛站人員的情況,同時也對比下自己的郵遞站的發展情況,光聽報告總是不行的。
聊了許久,他發現自己的郵遞站確實搞的還不錯,填補了民間的重要需求。官府驛站有八百里加急,對公文軍情等分級傳遞,他的郵遞站也是如此。
信件也分為普通信件和掛號信,還有加急掛號信,加急還分成了好幾種,比如普通的沒時間限制,掛號信則是每天二百里傳遞,加急的是每天三百里。
而特加急則是每天五百里傳遞,還有一種是八百里特加急,保證一天傳遞八百里,主要是給那些商人們服務的,商人有時傳遞一些特別重要的商情,出重金便可八百里送信。
除了送信,還能送貨,甚至送人。
反正客戶需求什么,秦瑯這里就送什么。郵遞站主要用四輪郵遞馬車,這是一種特制的加大加長號大蓬車,郵遞車還相當于是客運班車,一車最多能車上車里載上十來個人,雖然很擁擠。
一天能行五十里路,除了載人,還能攜帶許多信件和不少包裹。還有一種專運貨的加重馬車,能載百石,同樣能日行五十里,能用數頭牛或幾匹馬拉動。
朝廷的驛站主要是快,秦瑯的郵遞,則是既能快,也能全,沿著朝廷的驛傳網絡干線,郵遞站遍及各州縣,最特別的還在于一千多個縣,有設縣的地方,都會有一個郵遞終端站,配有專門的郵遞員,負責接收和傳送,甚至能夠把信件送到鄉里,雖還不能送到村戶,可能送到鄉,已經相當了不得了。
郵遞站的攤子鋪的很大,光郵遞員就超過了兩萬人,雖然開支很大,但這年頭還真沒什么競爭對手,朝廷近兩千家驛站,卻不接收私人信件,更不會寄運私人物品。
而打著東宮之名的郵遞站,聽名字看著像是朝廷官方的,尤其是有驛站的地方就必定有郵遞站,孿生姐妹似的一起,甚至還進一步的遍及每個縣,讓郵遞站更加鍍上了層金。
郵信、物流、客運、食宿、修車、租乘、藥店醫館······這種多元化的業務,再加上超過三千家聯鎖經營的站點,使的郵遞站簡直就是個無敵的存在。
特別是背后那么過硬的關系,完全不用擔心這種遍及全國的業務,在地方上被搞。
三萬多郵遞員,數萬匹郵馬,數千輛郵車日夜行走在大唐各地的道路上,
信郵天下,貨通全國。
郵遞站推行的不同面額的郵票,更是大大方便提升了郵遞站的效率,郵遞不僅能寄信,還能寄貨,甚至能充當坐郵車的車費,也能在郵遞站住宿吃飯買藥等各種消費。
郵票全國通用,不受限制,雖然只限于在郵遞站所用,但是這玩意簡直是跨時代的,比錢莊、銀行的銀票、莊票還管用,畢竟也沒有哪家的錢莊銀行能做到全國三千多家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