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檢校司空、衛國公秦瑯······”
“開府儀同三司、河間郡王李孝恭····
杜如晦雖然已病逝幾年,但他也是貞觀九年的實封功臣,而且當初論功第一,死后還追贈司空,所以這次李世民還是將杜如晦也列入實封名單,許其子承襲。
同樣的還是殷開山,這位也是當年的開國功臣,這次也被李世民特列入名單。本來當年秦王黨心腹劉文靜,也有資格入列的,可因為上次他兒子劉樹義犯事,被皇帝已經奪去爵位,故此這次遺憾沒能入選。
李靖、楊恭仁、房玄齡、侯君集、尉遲恭、張亮,李神通、李道宗、李績、柴紹、蕭瑀、宇文士及,段志玄,程咬金,劉弘基,張公謹,屈突通。
總共二十四位功臣,已逝四位。
以本人所任最高官職排序,同樣官職則以散階本品高低排序,若散階再同,則以宰相職排前,若再相同,以食邑數高低排。
長孫順德運氣不好,兩次削爵罷官的他,這次沒被李世民念起舊日功勞,先前已經得過世封的他,被削爵收封之后,這次也沒再給他機會。
功臣名額給了已故屈突通,當年李世民陜東道行臺的兵部尚書。
宗室里有李神通和李道宗,還有賜國姓的李績。
李神通已經去世,這次也仍然名列世封,許其嫡長子承襲爵位和封地。
這個名單與歷史上的凌煙閣功臣名單有些差入。
魏征、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幾位凌煙閣功臣沒能入列。
魏征和虞世南都是因為此時爵位還沒到國公,功績也不夠,劉政會雖是皇帝心腹,但也還僅是郡公。至于唐儉,這位太上皇心腹老臣,在貞觀朝還沒怎么找到位置,始終在核心邊緣徘徊。
·······
“臣認為應當擇一位能打的功臣分封于洱海。”蕭瑀奏請。
洱海是云南的核心地區之一,也處于交通要道之上,是蜀地入天竺的商路必經之地,甚至從蜀地去安南,有一條商路也是要洱海的。
這里最早是昆明族的屬地,后來昆明族被趕到了滇池一帶。
西漢武帝曾試圖打通前往天竺的身毒道,發巴蜀兵數萬人,以兵臨滇,滇王降漢,西漢便在滇王統治區設益州郡。同年,派兵往擊洱海大理地區阻擋漢使的昆明部落。
此后,又數次派兵往擊昆明部落,數年后,復并昆明地,開始在大理地區設置了云南、邪龍等四縣,正式把大理地區納入漢王朝疆域。
武德年間,韋仁壽招撫洱海諸部,置七州十五縣。洱海周邊較強大的六個蠻部六詔,各為一州。
提到能打,李世民第一時間想到了秦瑯。
侯君集偷偷觀察皇帝眼色,見狀立馬進言,“臣以為功臣中年輕而又能打者,莫過于衛國公秦瑯也,僅是今年出巡東南,就已經先后為朝廷開拓金州卑沙,海東流求,可改封秦瑯于洱海開國!”
“有衛公封鎮洱海,定能保洱海六詔諸蠻無人敢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