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唐代弓手總在強調一句話,挽弓當挽強,用長弓,重力氣。
高大的長弓手們配上人高的長弓,再用上特制的破甲箭,能在六十步以內,直接一箭洞穿敵人的鎧甲。
而當成百上千的步兵長弓手齊射起來,再配上那些更強勁的弩,誰也擋不住。
后世大家所熟知的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把法國那些板甲騎兵們吊打的英格蘭長弓手們,他們的長弓其實平均拉力都在一百六十磅左右。
這水平,其實跟唐朝府兵步兵長弓手差不多,甚至長弓的樣式等都沒太大區別。
全是憑個人蠻勇的變態。
這么強的步兵,當然不可能臨陣只放三支箭就算了。
臨陣三發,那說的是其它兵種的步兵,如長矛手啊刀牌手等,他們配備的稍弓,在敵人沖陣前來個三連射,這時敵人沖近了,他們也就扔下弓各自操起本兵種的武器戰斗了。
而弓手與弩手在戰斗時是合編的,呆在長矛手刀牌手等后面,一場戰斗能射空兩壺箭。
甚至若是前面的兄弟們擋不住,他們還能操起步槊、長矛或是大刀上前近戰,因為這些弓手們都太強,所以大唐給他們配備的副武器,一般都是步槊,或是大刀。
甚至有些直接配上陌刀或重斧,充分發揮他們的超強武力。
不但如此,甚至步弓手們基本上還都配甲,往往還配的是重甲,配輕甲的可不是弓手,而是弩手,他們比弓手差的遠。
當然,刀牌手們一般往往也配輕甲。
大唐步兵長弓手們究竟有多恐怖?如果形像點說,射一石長弓,差不多就跟健身里做單臂俯身啞鈴劃船訓練動作,用的還得是四十千克以上。
同樣主要是用背闊肌發力。
可在健身房里,身體較強的人一般也只是用十五公斤一只的訓練,女士甚至一般都只用三公斤的。
四十公斤以上,試過的都知道恐怖。
這就是大唐步兵長弓手們,一群這個時代里膂力最強的一批人。
魏晉以來,胡風熾烈,尚武成風,大唐的兩位皇帝都是數一數二的神射手,李淵曾經討賊時連發七十余箭,神力了得。
而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大箭更是了得,他的四羽大箭,能夠直接洞穿門板,南征北討時,不止一次的用箭射殺敵方將校。
還曾經讓人帶著他的四羽箭到突厥去,憑三支箭就能威嚇住蠢蠢欲動的突厥人。
左翼陣前。
約三百蠻騎沖來,越靠越近。
校尉張仁政持不慌不忙的從自己腰間豹皮弓韜里取出柘木長弓,又自胡祿里抽出射甲箭。
“鎖陣!”
“長弓上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