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位老人說過,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任何時候,只要有人,就會有江湖。有利益,就會有黨派。不管是叫朋黨還是山頭,總之都是為了共同的利益而抱團一起的團體。有的關系密切,有的也十分松散。
有以地域鄉黨合在一起的,也有以師生同門等關系聯在一起的,更有諸如姻親的,有同袍的,各式各樣,甚至這些集團其實也是錯綜復雜的關系,可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武德時,朝中最大的黨派自然就是太子黨與秦王黨,而這兩黨中的許多心腹骨干,又其實都是皇帝李淵的心腹。只是后來因為儲君之爭而分化。現在,朝中也開始圍繞著儲君之位,出現了太子黨、魏王黨和吳王黨了。
秦瓊覺得很驚訝,可秦瑯卻絲毫不奇怪。
有些事情還不明顯,十分隱秘,但卻已經是事實了。
就如房玄齡,這位一直都是李世民的絕對心腹,位居中樞宰相之位十年,極得皇帝信任,才能也是十分強的。
“梁國公怎么可能是魏王黨?哪來的魏王黨,三郎你莫胡說。”
京中有沒有人公然叫魏王黨,秦瑯現在還不清楚,但他能肯定的是,魏王身邊確實已經形成了一個隱秘的利益集團,他們可不僅僅是魏王府的屬吏,而是有擁李泰奪嫡野心的一群人,為了這個目的而走到一起的。
“阿爺,不止是房玄齡,還有柴紹。”
又一個重量級人物,柴紹當年在李世民跟李建成的奪嫡之爭中,表面中立,其實是站在了建成一邊的,他與建成的私交也向來好。玄武門之后,李世民也確實冷落了柴紹這個姐夫很久,不過柴紹統兵本事強,在關隴集團里也人脈廣,故此在經歷幾年冷落后,李世民覺得完全掌控了朝局后,也就重新開始重用柴紹。
柴紹以隋朝楊廣元德太子的東宮千牛出身,娶李淵嫡女李三娘,李淵太原起兵,柴紹趕往相從,路上還遇到準備跑進山里落草的建成、元吉兄弟倆,勸他們一起趕往太原,到達太原后,擔任李淵右領軍都督府長史之職,每戰先登,屢立戰功。
大唐建立后,隨李世民平薛舉,敗宋金剛,降王世充,擒竇建德,統一戰爭幾乎打了個遍,后來又鎮守隴右,抵御吐谷渾,曾用美人計大破吐谷渾軍。后北上突厥,再數立軍功。
玄武門之變后,冷落了幾年。
如今是鎮軍大將軍銜,行右驍衛大將軍職,改封譙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世封刺史之一。
從京西歧州刺史,改任京東華州刺史,鎮守潼關門戶。
若不是因為當初站隊問題,柴紹在朝中地位,那是遠超秦瓊李績等人的,也是唐軍中能獨擋一面的強力大帥之一。
雖說沒入政事堂,但柴紹在軍中威望極高,尤其是關隴集團里人脈好,他站到了李泰這一邊,可以說魏王黨是如虎添翼。
房玄齡、柴紹,一文一武,那都是頂級。
這兩位都沒有公開的發表什么支持李泰的言論,也沒有公然為李泰在朝堂上或皇帝面前支持李泰,但他們和他們身后代表的勢力,卻在用行動支持李泰。
房玄齡身后的范陽盧氏便十分積極主動的投奔魏王,有許多范陽盧氏年輕才俊,都進了李泰的文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