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府,門下省典儀,一個從九品上的小官,而且不是士族,祖父也只任過縣丞,父親更沒入仕過,典型的寒門子。可這小子既然能得太保秦瓊舉薦入朝,現在秦瑯還主動出迎,可就不簡單了。
難道說,這里面還有什么內情?
莫非這李義府是太保秦瓊的心腹,派來京師,所以秦瑯才會這么客氣?
心里暗暗記下李義府這個名字。
秦瑯想著李義府這個名字,但其實也想不起太多李義府的事跡,只知道他跟許敬宗齊名的武則天時代的奸相,但好像他在武則天正式登基前就已經死了,據說因為貶官后憂憤而死,但是武則天一登基,立即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可知李義府的被貶,肯定是高宗武氏那時朝中激烈的權力斗爭導致的,而李始終是武氏的人。
再想想,好像李義府能以微寒起家,最后權勢濤天,關鍵還是他入朝不久后成了晉王李治的屬官,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李治在貞觀末年意外撿了個太子,于是許多晉王府的人也就跟著雞犬升天了。
李義府就是那個人,后來他又站在武氏那邊,與許敬宗幫著武氏把長孫無忌這幫著元老打倒,干翻關隴派,確實立了許多功的。
從某些角度來說,許敬宗、李義府他們,其實走的路線,跟秦瑯沒啥區別,秦瑯也是靠著擁立從龍之功,再靠著替皇帝清除異己樹立權威而一步步上來的。
都是皇帝私人親從。
當然,也都非常有能力。
據說李義府年輕時,曾經是個非常耿直坦蕩之人,而且極有才學,文章尤其寫的好。
或許正因此秦瓊才會大力舉薦一個出身微寒的士子吧,也因此他才能通過吏部銓選授官。
在門外,秦瑯頭次見到李義府,給他的第一印象,這真是個玉面書生,長的唇紅齒白,端正俊秀,哪有半分奸相的感覺,明明就是小生模樣,一看就給人好感。
“你好,請進。”秦瑯笑著主動打招呼。
李義府都驚呆了,臉都激動的紅了,雖然也不是頭次見秦瑯,更不是初次進京時了,但他雖得秦瓊舉薦入朝為官,可出身限制了他,也只得了個從九品下的小官,在遍地紫緋的京都,李義府也算是見識了外面的廣闊天地,也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就算有才能寫文章又怎么樣,事實上京都最不缺的就是他這樣的才子。
無數的年輕俊杰,哪一個文章寫的差了?但又有幾個能得到機會呢?
來京都前,他曾有過懷才不遇的感覺,遇到秦瓊后,也覺得劍南邊隅難展抱負,可只有到了京都后,才明白,原來自己這么渺小,太高估自己了。
他曾經去拜訪過長孫無忌,可卻被拒之門外,又去拜訪房玄齡,門房那關都沒過,名貼被門房扔進一個大筐里,里面滿滿一大筐全是他們這樣的年輕士子、小官小吏們的名貼,甚至還有許多士子的干謁詩詞。
入朝為官才半年多,李義府的激情就已經被磨的差不多了,前幾天偶然遇到了來洛的長安縣尉裴行儉,知道他是老上司秦瓊義子,于是主動的拜訪,一番交談,倒是難得有知己之感,于是他趁機提出等裴來拜見秦瑯的時候,帶上他一起。
剛站在這門外等候的時候,他也想過,可能結果是秦瑯沒空見他,不想見他,白來一趟,但沒想到,秦瑯不但見他,甚至還親自出門來迎接他,這讓他受寵若驚。
“衛公,卑職門下省典儀李義府······”
“這里又不是公堂衙門,你是從劍南松州來的,之前又是我阿爺的賓客先生,來了京城,直接來我這走走啊,走,今日家里正好鄰居的高唐郡公馬侍郎和高陽縣侯許侍郎也在,他們也都是文章高手,聽說你寫的一手好文章,正好以文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