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唐人的小城堡,贊普令不必糾纏,大軍直接堡下經過,龜縮在山上堡中的唐軍也不敢下來。
等回頭再來收拾也不遲。
“松州城沒了秦瓊鎮守,憑什么阻擋我大蕃雄軍?”
宰相尚囊驕狂道,這位吐蕃大相全名是娘·芒布杰尚囊,任職吐蕃大相,是如今吐蕃贊普之下,權力最大者,憑借著是當初扶持年少的贊普繼位平亂,以及后來平定蘇毗的功勞。
尚囊在率軍打敗蘇毗的叛亂抵抗后,采取了招撫的辦法,宣傳松贊干布接納歸附者的政策,對蘇毗庶民和吐蕃本部一樣對待,消彌了蘇毗的反抗復國之心,并允許歸附的蘇毗貴族保留自己的領地,按規定繳納貢賦,以此瓦解了大多數蘇毗貴族的反抗。
當然,尚囊能當大相,也不僅僅是扶立、平亂之功,還有他的身份。
吐蕃貴族非尚即論。
尚族代表的是贊普聯姻的外戚家族,有四大尚族。
而如果吐蕃貴族的名字或官銜里有論字,則代表的是來自于吐蕃悉勃野王室家族,以及吐蕃元勛家族。
尚和論,基本上把持了吐蕃國中最重要的官職。
娘氏家族本是蘇毗舊貴族,后來主動歸附吐蕃并帶路滅蘇毗,故也授以論族身份。
吐蕃的贊普,一直自稱是天神后代,下凡人間統治百姓,以雅壟河谷為根據地的悉勃野家族自稱是最尊貴的天神‘天父六君’幼子的兒子下凡,獲得眾氏族的支持,成為全吐蕃的共主,號為贊普,而其余氏族出任吐蕃官員,由贊普賜給采邑、告身,得以庇蔭未擔任官職的氏族成員,從而形成了吐蕃貴族統治集團。
吐蕃王朝以尚和論來區別出任官員的貴族身份,王族和元勛家族出身的貴族稱論,歷代贊普聯姻戚族出身貴族為尚。
而一直以來,吐蕃贊普家族也基本只與沒盧、蔡邦等四大家族聯姻,所以四族也稱為四大尚族。
在松贊干布之前的吐蕃,贊普雖為吐蕃共主,但吐蕃那時是氏族聯盟時代,國中大事,采用的是尚論貴族共議制度。
到如今吐蕃國中則三尚一論加五大總管的九大臣輔政。
三尚一論由父祖母族的三位舅舅與王室一位尊長的大論共議。
在松贊干布父親被毒殺后,當時扶持松贊干布的便是他叔父論科耳和論臣尚囊。
尚囊因為平蘇毗之功,出任大相,不過年輕的贊普卻也經過數年改革,擁有獨斷專行國政的大權,經過了那場吐蕃內亂之后,如今的吐蕃已經不再是氏族聯盟,隱有幾分中原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雛形了。
此次東征,便是大相尚囊在得知秦瓊病逝后一力主張的,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秦瓊坐鎮松州時,給了吐蕃珢大壓力,一直沒法越過牦牛河。
如今秦瓊一死,尚囊認為可趁虛而入,先破松州,震懾唐皇,然后威迫黨項等諸羌歸附吐蕃,再以河曲為根據之地,謀劃下一步奪取吐谷渾之事。
年輕的松贊干布望著前方群峰,“噶爾、東贊,派你為使臣,先行前往松州城,替我祭奠吊唁下那位故齊國公,順便告訴松州城的唐人,讓他們不要抵抗,開城迎接,可免傷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