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讓孤來做這個決策,孤想來這根本不用思考,別人打上門來,欺我門戶,還要奪我姐妹,孤還用考慮嗎?”
“秦太尉說的對,吐蕃丑蕃安敢來犯,便讓他有去無回!”
承乾拔出隨身佩帶的寶劍,這把金玉裝飾的玉具劍很是精美,可承乾卻揮劍直接把御案劈成兩半。
“中書侍郎許敬宗代孤擬監國太子令,傳與太尉、劍南節度使秦瑯,孤授他為劍南節度,便是讓他節度劍南道二十余州軍事,對吐蕃丑虜,打,放手去打,要錢糧,朝廷讓轉運司調拔錢糧,要軍械,朝廷讓衛尉寺拔付軍械,要兵,朝廷讓兵部、十二衛發兵!”
“孤恨不得親臨劍南松州,策馬揚槊挑飛那個棄宗農!”
太子今日氣場太強,一上來就先聲奪人,這讓不少大臣都措手不及。
而中書令、檢校左仆射長孫無忌立馬拍掌贊成,更是讓李大亮等一眾主戰派緊隨其后呼應。
那些議和派這個時候連話都說不出口了,畢竟太子說了,誰說議和誰就是國賊,誰就是忘記國訓的渾蛋。
不過好在接下來太子的話倒是讓大家稍安心了一點,太子也沒有完全同意秦瑯的那個作戰計劃。
太子讓秦瑯節制劍南兵馬,押黨項、西山諸羌,相機行事,而山南、云南、隴右、青海、關中、河西、安西諸道兵馬,沒有給秦瑯節制調動之權。
當然太子沒說理由,只說關中河西隴右安西之兵,要準備討伐高昌和欲谷設,朔方河東河北之兵,要防御薛延陀,遼西之后要防高句麗。
云南、黔中自然是蠻亂新定,還需要穩定地方。
總之,太子支持秦瑯打吐蕃,放開了打,但兵力也就是現在劍南道那幾萬兵,另外諸羌也歸他節制調動,但調不調動的了,全看秦瑯自己的本事。
太子和長孫國舅的態度,讓不少大臣認為,太子今天這態度,肯定是皇帝的意思,皇帝要戰,所以太子堅決主戰,國舅完全附和,一想及此,也就沒有誰愿意再來爭了。
僅以劍南道之兵,和諸羌部出戰,總好過先前秦瑯那計劃,那幾乎是要調動半個大唐區域的兵了,牽涉太大。
讓秦瑯只節制劍南之兵和諸羌部,還能勉強接受,畢竟秦瑯是個擅用兵的,他帶兵不用太擔憂,就算兵少不能殲滅吐蕃軍,可也不用擔憂會戰敗之類的。
而且先前太子授秦瑯的這些官職也是有端倪的,節度使再加了度支營田觀察處置經略使的頭銜,節度使是統兵的,度支同是管錢糧調度的,營田是管軍屯民屯也是管屯糧的,觀察處置使,這是人事權和監察權,經略使這個使職,從貞觀初設立起,到如今已經很普遍了,屬于高于都督的臨時性差遣軍職,負責節制一方,比如負責一道之軍事。
還有個宣撫使,是用來管諸羌的。
且多是設于沿邊之地,有平蠻討敵的時候設立,事平之后往往罷撤。
在之前,經略使有時也稱節度使,節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