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有時田氏也對外稱自己是千年豪強,也還是有些道理的。
黔州本漢涪陵縣,后漢獻帝分四縣,到蜀,改為郡。東晉永嘉后,地沒入蠻,經二百五十六年,至北周宇文氏保定四年,涪陵蠻帥田恩鶴以地內附,因置奉州,十年后改為黔州。
從東晉永嘉時黔州地區沒入蠻夷之手,再到田宗顯任刺史,其實已經經過了二百八十年了。
而田家父子又統治了六十年。
不過也因為田宗顯的這個特殊身份和手段,使的田氏在黔中比較特殊,一方面他天然親中原朝廷,畢竟曾經是中原派過去的官員,只是當時黔中不穩,所以田宗仁在黔中任職時間較長,后來遇到天下大亂,便自稱總管了。
歸附唐朝后,也依然得繼續統治,并在田宗顯死后,許子承父業。
而另一邊,田家跟涪陵蠻田氏聯宗結親,自稱一家人,然后又以同樣的理由,把其它幾支田氏蠻也聯合起來,這讓田宗顯父子比起其它中原曾任命的流官,在黔中擁有難得的基礎。
他們父子在黔中數十年,也確實深得當地蠻夷擁戴的,這也是他們能得以父子倆前后鎮守六十年的原因。
也因此,做為第三代的田陽明與他的父祖一樣,更親唐,而且相對起謝趙等那些在黔地千年的豪強來說,眼光格局也更大一些。
謝氏趙氏羅氏等來看這渝播道,可能會感嘆這是一條金銀之路,川流不息的商賈,運輸不絕的貨物,那都是財富。
但田陽明卻看的是是這些金銀財富后面,展示出的是大唐朝廷的強大實力。
能硬生生的把鹽價打下幾倍,能幾倍的輸入鹽,能把糧食布匹等源源不斷的輸入進來,能夠不向黔中百姓強征暴斂就能供應的起入黔的幾萬兵馬,還能維持更多數量的移民,這無不彰顯出朝廷的強大。
所以處于黔中烏江以北地區的田氏,本來是被朝廷沖擊最強的一家,可他們卻始終沒有什么大的動作。
甚至當初秦瑯要田惟康調任思州刺史,他也沒有半點反抗。
當年田家擁有十五州之地,后來田惟康平渝州亂,還又得了兩州,可這幾年朝廷改土歸流,對田氏的地盤幾經調整,不管怎么改,田家都始終表示遵從。
這份恭敬,水西羅氏水東謝氏等還曾嘲諷田家軟弱,說自田宗顯死后,田家后繼無人了。
可他們卻不想想,田惟康當年奉詔領兵攻蕭銑,能連奪五州四鎮,渝州人造反,他也能連奪兩州,豈是簡單的?
他只是比一般人眼光看的長遠一點,沒有只盯著黔中這片地方,而是能看到黔中之外的中原,深知中原的強大。
隋末大亂時,田家父子可以關起門來當土皇帝,割據一方,但一旦中原一統,他們就絕不敢再有半分妄想。
可以說,田氏父子的態度,對整個黔中豪強們對朝廷的態度影響是很大的。
“你們田家對大唐的功勞,皇帝是心里一直記著的,這次黔中動亂,田氏的忠心,皇帝也看在眼中。”秦瑯望著田陽明緩緩的說道。
聽到這話,田陽明不由的呼吸急促了幾分。
“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圣人向來賞賜分明,田氏忠貞,值得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