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頭小須鯨,味道還不錯,比較淡,跟牛肉差不多的。”鯨魚雖說是魚,可卻是哺乳動物,肉質上也確實比較接近豬牛等的味道,不過那種大鯨魚比如抹香鯨一類的,確實不好吃。
相比起金槍魚這類海魚,鯨魚確實差的多。
沿海早就有捕鯨的傳統,主要是為了取鯨油制蠟燭,這年頭蠟燭依然屬于較高檔的生活物品,一般的尋常百姓家是用不起的,出海捕鯨風險大也辛苦,但回報率也驚人。近些年,捕鯨制蠟產業越做越大,捕鯨船也越來越多。
有些船一出海可能呆幾年才回去。
呂宋處于南海之中,四面環海,鯨油資源比起東南沿海強許多,因此如今呂宋也迅速的成為捕鯨制蠟產業的新業地。
“聽說捕鯨船在深海中捕鯨,要熬滿一船油才會回來,一呆就是幾年。”
“嗯,現在捕鯨往往都是一只船只出動,各有分工,捕捉到的鯨魚直接就在裝有提煉爐的船上把鯨脂提煉成油,然后儲入運輸船的桶中。不需要上岸處理,也不需要回港,可以在海上一只好幾年,節省大量時間和成本。”
“那他們的鯨肉可都浪費了,太可惜了,一頭鯨魚那么大,相當于上百頭的豬牛呢!”
相比起寶貴的鯨脂,鯨肉在捕鯨者眼里不值一提,船上無法長久保存,也劃不來。一桶鯨脂運回港,賣給蠟廠能賺得豐厚的利潤,而魚肉不值一錢。
捕鯨是非常危險的行動,發現鯨魚后,都會派出捕鯨快艇,一般六到八個捕鯨手拿著漁叉等一條船,追逐捕獵鯨魚,鯨魚被帶有倒刺和繩索的鯨槍刺中,會拼命的逃跑,而捕鯨手就在后面緊隨不舍,直到鯨魚精疲力盡之后,把它殺死,然后用繩索拖回大船旁邊,直接就割取鯨脂,然后把鯨肉無情拋棄。
除了鯨脂也就是鯨皮鯨須會有價值,鯨肉船員們都不吃。
不過對于一般人來說,這種海中巨獸還是吃到的機會不多的。
雖說如今海上捕鯨船有數百條,一年捕獲的鯨魚無數,但是并沒有幾條捕鯨船會費力不討好的把鯨肉帶回來,除非是回港的時候,剛好順便在近港處捕到了。
帶回港的鯨肉還比較新鮮,中午便做了兩道菜。
一道鯨魚尾刺身,整塊白嫩如魚凍,入口味道卻脆脆的有如白木耳,不蘸調料幾乎沒有什么滋味。
另一道香煎鯨排。
紅紅的鯨排看起來如牛肉,多了點魚腥味,煎好后吃起來卻不如牛排嫩,顯得硬柴,味道只能說一般。
不過在座的一眾秦家家臣們,好多以前還真沒吃過這玩意,滿懷期望,結果嘗過后卻大失所望。
“怪不得聽說捕鯨船上的船員都不吃鯨魚肉呢。”
“其實鯨魚還有一個吃法,就是把鯨魚脂切成小條,直接吸面條一樣吃下去,跟吃羊尾油一樣。鯨脂很膩,吃了能防寒御冷,天冷的時候吃點這玩意很不錯,不過今天嘛就算了,大夏天的怕大家吃了難受。”秦瑯笑道。
呂宋有著優良的漁業資源,舊金山城臨秦河而建,西面是舊金山灣,東面則是巨大的后湖,沒有哪里比這里有更好的漁業資源,每天早上舊金山的市場上,都有大量的新鮮魚上市,從船上裝入車中,一車車的運入市場,被大家稱為車魚。
這些車魚十分便宜,價錢僅為交州廣州的三分之一,是洛陽長安的十分之一。
只要愿意吃,吃魚都能吃到飽。
限于技術,豐富的漁資源其實有些浪費,并不能很好的轉化。捕獲的鮮魚難以保存,靠著當地市場也消化不了多少,加工也不易,只能曬成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