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德初,剛鑄造開元通寶的時候,朝廷因為手中銅料不足,而銅料價貴,再加上運輸不便等原因,鑄一千錢,當料錢就七百五,加上人工和運輸等成本,結果一些錢監鑄一貫就得虧上幾十甚至二三百錢。
但錢又是必須品,沒錢就能以流通,工商不興。朝廷只能硬著頭皮鑄錢,后來貞觀時,天下一統,國家漸恢復,朝廷開始通過禁銅器、禁毀錢、加強銅礦開采、銅料進口以及改進鑄幣技術等,總算是擴大了銅料來源,以及降低了鑄幣成本,鑄幣也終于有利潤了。
鑄幣有利可圖,必然引起私鑄。
就比如毀錢制器可得重利一樣,必然有人鋌而走險,朝廷要維護鑄錢,就要投入很大力量打擊私鑄、毀錢制器,以及生產銅器、銅錢出海等各種問題,這都是要成本的。
秦家鑄錢獲得,本來也確實是享受了朝廷這一系列政策帶來的好處,現在朝廷要求秦家鑄幣分利,秦瑯覺得也不是不講道理。
畢竟,若是沒有朝廷的一系列政策,那么大家都毀錢制器,都大量生產銅器,甚至囤積銅錢等,就會導致銅料上漲等一系列問題,最后結果不僅是劣幣驅逐良幣,更會導致鑄幣成本大增,最后出現面粉比面包貴的情況。
只要朝廷不是胃口太大,都是可以答應的。
“朝廷意思,呂宋錢監所鑄之錢,全都按九五折賣朝廷,不論金銀銅。”
這是要收百分之五的鑄幣稅了?
秦瑯皺眉,覺得有些高了。
秦家現在鑄幣,金幣的利潤是百分之五,銀幣百分之八,銅錢百分之十左右,利潤確實挺可觀,可朝廷如果一來就要拿走百分之五,那拿走的不止一半了。
“鑄幣之利并不算高,我相信朝廷其它錢監的利潤也就當在這五厘上下,如果朝廷要從呂宋錢監收走五厘之利,那呂宋錢監估計也快要關門了。”秦瑯笑道。
殷安國對秦瑯非常客氣的道,“下官來之前,太子殿下和政事堂諸位閣老相公們也都有過交待,曾說起呂宋鑄幣廠,工匠技術強,鑄幣效率高,說金幣鑄造利過五厘,銀幣鑄幣利過八厘,銅錢鑄造更有一分五的利。”
秦瑯見他把呂宋鑄幣廠的利潤底細摸的這么摸,也無話可說了。
“哪有這么高啊,況且真有這些,可如果朝廷要收五厘,那也就幾乎沒剩下什么了。”
“朝廷的意思呢,鑄幣之權本只能公有,但因呂宋乃是外世封之地,又物產金銀銅之物,所以便特許設錢監鑄幣的。朝廷也需要監管等啊。”
秦瑯不說話,表達不滿。
“朝廷當然也考慮到呂宋這邊鑄幣也辛苦,所以不可能說不給呂宋留半點利,這次朝堂上諸位相公和戶部尚書、轉運使、太府卿、少府監等舉行了專門的鹽鐵會議,制訂了一個全新的鑄錢標準。”
之前開元通寶錢是含銅六分八厘,混以鉛錫,鑄成青銅錢,每文錢剛好重一錢,一貫六斤四兩。
錢質量極好,深受百姓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