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規定,點選武士根據遠近而輪流番上宿衛、值守,歸德營是六番,全營分成六班輪番。番上又分為州內番和州外番,州內番一般就是在軍營當值,或守州城、倉庫、港口碼頭、烽墩、巡邏道路等任務,一番時間為十五天。
而外番,一般是去府城舊金山,擔任府城守衛、扈衛都督、軍鎮戍衛、烽墩守衛、道路巡邏等任務。
大番輪一圈,然后再小番輪一圈。
除了番上當值,遇到軍營集訓時,也還要參與。若有戰事等征召,則根據軍令點選。
基本上呂宋武士跟朝廷的府兵是相當的,平時要自備武裝,也沒有錢糧,但能獲得一份軍田,另外番上和征召都有額外的錢糧補貼,作戰也能分戰利品等。
有功也還會授官、賜勛,賞賜錢帛田地。
武士在呂宋,屬于良民中的上層,地位較高,比做為封臣的騎士地位低些,武士可納妾,可為吏,見官不拜等。
總之好處都是很實在的,武士立的功勞夠,也能成為授封騎士,成為分封領主。
李公佐原僅是個淘金工人,后來在島蕃來襲時成為了護礦隊員,再被選入剿匪部隊,成了一名地方弓手,如今一躍成為點選武士,在整個村子,都立馬變的身份不一般了。
里正也第一時間按府衙命令,給李公佐送來了二百畝軍田的田契,這二百畝地可享受免三分之一地稅特權。
村里的人們都很羨慕李公佐,這村里雖然也有不少是當初加入了圍剿島蕃隊伍的,但也僅有部份擁有弓手身份,多數僅是保甲壯丁,有些更是連保甲隊都沒選上,只是個普通的新移民而已。
雖然也有騎士、武士,但他們并不在這個村子里住,他們因為獲得的土地數量多,所以都是直接自己單立一個莊子。
李公佐的父親剛來的時候,還總有些拘束。當兒子成為了點選武士后,他原本微駝的背都變的挺直了許多,在村里面說話的聲音也大了許多。
而村里的孩子少年們,對李公佐則是充滿崇拜,見到他就跟在后面大聲的喊他名字。
點選上了武士后,李公佐很快就趕去了州城,州城在寧遠河的中游地區,并沒有設在海邊河口,原因據說是因為設立在七百里寧遠河中游更便于管理這塊地區。
畢竟七百里的寧遠河流域,僅設立了這么一個州。
寧遠營就駐在州城不遠,寧遠州編置了不少個營,每營滿編是三團,共六百人。基本上都是單兵種駐扎,比如寧遠營就是個步兵營,而相距不遠的歸德營卻是個騎兵營。
不過雖編制一營六百,但實際上營兵卻又分為武士和騎士。
武士番上,騎士平時卻是不番上的。
李公佐在村口碼頭乘上帆船來到上游二百里外的寧遠州城邊的寧遠營報到,做為新點選的武士,他要在軍營接受營教練使對他們為期三個月的集訓,然后前往舊金山城執行第一次番上任務。
這次任務不在正常番上任務里,新點選武士在初次集訓后,都要拉到舊金山進行三個月的番上,駐在城郊,集訓和駐防,他們會得到都督秦瑯的親自檢閱。
并在集訓完的校閱儀式上,獲得授銜、授旗、授番號、授裝備等儀式,正式成為一名呂宋武士。
乘坐往寧遠城的帆船上,船家看到他臂膀上的那條紅巾,知道他是新點選武士,對他十分熱情而客氣,一路多有照顧。
到了寧遠營時,他看到了這批新點選的武士,總共一百人,兩隊一旅。一隊重步兵,一隊輕步兵。
披甲持矛的是重步兵,持弓弩刀盾的是輕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