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一年,秋九月。
山東道,兗州。
泰山,龍泉宮。
秦瑯在羽林郎的帶領下沿順天河而上,來到泰山腳下龍潭湖邊的龍泉宮。這座行宮由將作大監閻立德主持修建,耗時數年,環山列宮室,又建羅城,置百司、勛戚宅。
秦瑯在這里,也有一座自己的別墅。
皇帝特意比他預留的。
內侍接替羽林郎,引他登上龍潭湖邊的龍舟,駛往碧綠的湖心島,那里也有殿閣。
再見到皇帝時,秦瑯都有些快認不出他來了,皇帝蒼老的不成樣子,臉皮松垮,須發花白,臉上長斑,雙目也沒有那股精神,背微駝著,這很難與天可汗聯系起來。
皇帝手持一根釣竿,坐在湖邊的小馬札上釣魚。
見到秦瑯來了,只是努了下嘴示意他坐下。
秦瑯便輕步過去站著。
“坐。”
皇帝道。
秦瑯也就接過一名內侍遞來的小馬札坐一旁,皇帝繼續釣魚,秦瑯也便沉默著。
好半天,李世民也沒釣上來一條魚,秦瑯便幫皇帝打窩下料,果然,一會后終于有魚上鉤。
魚不大,也就兩指大小,細長條兒,但卻是這里的特產魚,是泰山貢品之一,大名螭霖魚又叫紫錦鱗,也叫赤金鱗魚,別看這魚個頭不大,但長于山溪清泉之中。
重不過二兩,但肉質細嫩,味鮮美而不腥。
與富春江鰣魚、渤海油魚等共稱五大貢魚。
不過這種小東西最是機警,對聲音靈敏,行動敏捷,一有動靜就竄到石頭底下去了。
“好水方有好魚,從岱頂到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泉水甘冽,這里的魚味道也是最美的,今日你小子有口福了。”
李世民釣了半天,已經釣了約有十幾條,大約三斤左右,夠弄個兩盤了。
“朕記得你小子做魚的手藝不錯,今天你來掌廚。”李世民笑著道,“朕叫人送些松莪過來,就在這里弄。”
松莪也屬于泰山特產,是泰山松下繁生的菌子,曬干后與泰山人散養在野松林間的紅冠黑爪的大公雞一起燉,那是最美味的。
秦瑯自然應允。
于是就在這龍泉潭中心的小島上,壘起無煙灶臺,加起鐵鍋,開燉。
剛釣上來的赤鱗魚處理起來倒也不麻煩,這魚細長細長的,鱗色暗金,魚鱗細小,用刀劃開肚子,去除腸肚摘掉腮葉,都不需要再額外的腌制。
別看這魚不過二兩,但長到這么大,卻起碼得要三年,但肉質最嫩,因此這種魚或清汆或油炸最宜。
“圣人釣的這些可都是金赤鱗,最為上品,便一份油炸,一份清汆如何?”
“朕記得幾年前封禪泰山,便吃過赤鱗魚,至今難忘,轉眼這都四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