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非常愜意。
“錦繡山河啊!”
李世民舉杯望湖山,眼中滿是不舍。
“懷良,朕只怕撐不到新年了。”
“陛下春秋鼎盛,龍體安康,怎出此不祥之語?”
李世民笑笑,“你看朕現在這個樣子,像五十歲不到的人嗎?朕看起來比那些七十歲的老人都不如了,行將就木,土已經埋到脖頸了。朕也沒什么好瞞你的,朕這身子,現在全靠各種湯藥、補品甚至是丹丸在吊著,誰也不知道哪刻一口氣就喘不上來了。”
秦瑯細細打量皇帝,發現皇帝的氣色確實非常差,而且聽他的呼吸也是相當的不好。
“朕也折騰了好些年了,如今也漸漸想開了,反正也折騰不動了,干脆就懶得折騰了。”
這些年皇帝一邊以鍛煉太子之名放手朝政,一邊卻又到處尋仙訪道服丹修煉,至于說醫藥這些,皇帝早就放棄多年了。
皇帝也經歷了不甘心,到最終無奈的放棄。
這十來年,皇帝被折磨的不輕。
“朕這泰山龍泉行宮如何?”
秦瑯回答很不錯,雖然匆匆上山,沒來的及細看,但印象不錯,各處細節也挺好。
皇帝這些年喜歡到處游幸,也很喜歡修建行宮,從修大明宮開始,到重修隋朝的仁壽宮改名九成宮,此后再重修洛陽宮,以及修上陽行宮等,李世民這些年修的宮殿,其實并不比那位被噴慘的楊廣少。
據史載,楊廣除了營建東都之外,大小行宮修了四十余處。
但李世民這些年修的宮殿,卻一點不比楊廣少。
大明宮和洛陽宮,那都是規模宏大,早遠超隋朝的大興和洛陽兩座正宮了,而長春宮、上陽宮、九成宮、紫微宮、湯泉宮(驪山清華宮)、襄城宮、玉華宮、飛山宮等一座接一座。
大的行宮根本就是一座城,小的行宮也相當于一座堡。
每座行宮幾乎都耗費很大,但出人意料的是,李世民這些年一座接一座行宮的修,卻從沒有鬧出過什么事來。
“這座龍泉宮自貞觀十七年開始營建,到今年方全部完工,前后費時三年多,耗費數百萬貫錢。”
李世民一邊吃著鮮美的魚一邊有些炫耀,“這座宮城還是朕親自參與設計的,所以沒出現當初襄城宮那樣的失敗。”
襄城宮當年修建匆匆,最后剛入住就不得不拆毀,可以說是讓李世民非常不滿的。
“這座行宮所費皆出自朕的內帑,不過最后朕其實還賺了。”
秦瑯對此倒是深信不疑,因為修宮殿還能賺錢本就是他秦瑯的模式,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地產項目開發,在這種模式下,行宮修建并不僅是修一個和宮,而是一整個地產打包項目。
比如說這湯泉行宮的修建,李世民就是選了泰山腳下風景最好的龍泉潭,圈下好大一塊地,然后設計規劃,除了占地廣闊的龍泉宮外,李世民還配套開發了別墅區以及書院、度假區等。
他甚至還把贊助商、廣告的秦瑯老一套也完全引過來。
各種材料供應商招標,既保質又能保證價格最優,另外還招贊助商,大家出錢贊助還要競標,名額有限,各種原料商競爭,得標者獲得皇家龍泉宮某某材料贊助商之名,其產品也被授予御用貢品等相關的認證標識。
當然,如果僅靠贊助,這種實際是給商人打廣告的收費也不夠修行宮的,修行宮最關鍵的還是配套的別墅區和度假區以及書院、市場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