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此時朝廷還在遼東用兵,三十萬大軍剛壓上去。
“遼東李績已經接到喪訊,表示服從皇帝旨意,為圣人舉哀服喪,停兵七日,然后要一舉攻入平壤,早日結束戰事,班師凱旋。”
“李績現在哪?”
“已經兵臨鴨綠江一線。”
“蘇定方呢?”
“蘇定方已經率軍自登萊渡海,其先鋒部隊已經奪取了漢江口的穴口郡。”
幾位宰相都對這個所謂穴口郡不清楚。
秦瑯讓人取來一副朝鮮半島地圖,穴口郡其實就是后世的江華島,這是朝鮮半島的第五大島,擁有四百多平方公里,足有六十多萬畝面積。
從山東半島的成山到此地,也就六七百里而已。
蘇定方此次奉命統領水師出征,也是志在必得,他不但與各部水師將領多次討論航線,也跟秦瑯書信往來探討作戰計劃。
最后蘇定方在成山出發,往東直航三百六十里抵達了高句麗人的鵠島(白翎島)。
這座猶如空中展開翅膀的白翎的小島,差不多就是穴口島的十分之一大,但這里距離東萊半島最近,才三百多里海路。
同時這里距離高句麗陸地卻又還有二十里,再加上在先前的北洋水師的行動中,這座島已經在北洋水師控制下好些年了,是水師巡邏的一個補給點,上面還有簡易的碼頭、水寨、倉庫,并駐有一營人馬。
蘇定方看中了此島的位置,出兵第一步,派牛見虎為前鋒進駐此島,然后在上面擴建碼頭、營寨、倉庫,從東萊半島源源不斷的海運物資和士兵上島。
接著便再往東南航行二百里,出兵攻占了穴口郡。
“此島最早本是百濟王狩獵的西海大島,后來為高句麗所奪占領,設穴口郡。百年前,高句麗因王位爭奪而發生激烈內斗,百濟和新羅聯手,奪取了富饒的漢江流域,戰后本是兩國平分。
但百濟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國力衰退,新羅便看準機會,以助戰協防的名義出兵,將整個漢江流域皆納入囊中,百濟不甘心,出兵攻打新羅,結果百濟圣王被殺,反而被新羅趁勝奪走了許多百濟國土,此后百濟便轉而與高句麗、倭國結盟,以對抗新羅。”
隋朝時,中原數征高句麗,打的高句麗元氣大傷,無暇南顧,而新羅也趁機數攻高句麗,奪取了不少地方。
高句麗人對此也是牢記在心,唐時,雙方你來我往的打了許多仗,高句麗人聯合百濟,在漢江流域多次擊敗新羅,一度奪回了許多城池,其中就包括漢江口一帶。
在高句麗被唐軍奪回遼東后,淵蓋蘇文與百濟再次結盟,并劃了九座城池給百濟,以換取他們的支援,這九座城就包括了穴口郡。
當初新羅人曾短暫占據過穴口,改稱海口,新羅人這些年一直對漢江口念念不忘,主要還是因為漢江是新羅北方最肥沃的土地,同時也是防御高句麗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