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早從驃南的摩拉港返回了,但卻并沒有直接回到呂宋,而是巡視秦家海上的一眾商港、商館、據點。
回到了獅港后,秦瑯便又停下了。
這段時間,秦瑯一直在忙一件事情,與南海諸國搞香料貿易協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總算是達成了一個初步的協議框架。
秦瑯與各國將大約三百多種貿易香料,納入協議目錄,然后約定以后這些香料的種植、收購、貿易等,由十國組成的香料聯盟統一協定。
具體來說,其實類似于如今中原的茶葉銷售。
中原現在的茶葉銷售這塊,尤其是外貿茶葉這塊,其實也是很復雜,甚至是充滿壟斷的。
全國各地的茶產地的茶農們種茶,茶園有大有小,大茶園是大的茶農、豪強們經營的,成山連片,雇傭茶農甚至是買奴隸管理種植。
然后便是茶販,他們每到茶葉采摘季節,就會下到各個茶園去收茶,把鮮茶收購起來,這些茶販們從茶園收鮮茶上來,運到一些初級茶葉市場上。
這時就會有大一些的茶販收茶,他們收茶后大部份會把茶再送到各個茶莊,也就是制茶坊去加工成毛茶。
這些粗加工的毛茶會再被更大的茶商收購,一般都是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茶行,茶行把各地的茶逐漸的運輸到全國的幾大茶葉集散中心。
這些茶葉市場極大,各地的茶葉深加工商人都會來這里采購茶葉,茶葉采購回去后會進行更精細的加工,尤其是外銷茶,他們會根本目標市場、客戶,加工茶葉,并完成包裝。
這些完成的茶葉,最后再送到外貿港口,賣給各大外貿的茶行,茶行負責尋找外商客戶,或者自己找船運往外洋,還要負責報關、納稅等等。
所以大唐茶葉市場如何很發達,種茶、收茶、販茶、制茶、貿茶等都是分開的產業,中間環節很多,而且細分厲害。
很少再有人能夠做到產銷一條龍全包,各個環節甚至都會行會、商會聯合壟斷控制,以爭取定價權和劃分渠道、市場等。
這其實是市場化,規模化后的結果,屬于優化結果。
而相比之下,如今南洋地產盛產香料,甚至有不少香料只有南洋某些地方獨產,但是南洋產香料,在這香料貿易中,所分到的份額和利益,卻是極少的一部份。
比如說丁香這種香料,僅在香料群島的幾個小島上有產,過去都是一些干佗利或爪哇的商人劃舟到島上找土人收購,價格極低,一般都是拿些糧食或布匹、鐵刀等一些手工商品交易。
這些香料收購上來后,他們會在爪哇或干佗利的一些香料市場上出售,市場上的香料商人也只是再轉販。
最后集中到幾個大的貿易港中,出售給天竺或獅子國來的商人,又或是中原來的漢商,經過他們之手,這些丁香販運到了中原大唐或是西方的天竺、波斯等地。
然后阿拉伯商人會到天竺的沿海港口來購買丁香,再通過陸路或海運到波斯灣或阿拉伯半島紅海,通過駱駝穿越沙漠,運往地中海。
也有些埃及商人會跑到紅海北岸的也門一帶的港口,從阿拉伯商人手里販來丁香,再千里迢迢的運回埃及,在那里,突尼斯的商人穿越地中海前來埃及商人手中購買他們手中的丁香。
于是小小的丁香,從南洋的香料群島再到地中海沿岸的波斯羅馬埃及等國,要經過好多次轉手,中途水陸并行,還要被征上無數次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