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玄在奏請天子同意后,把呂宋計劃單列了,就是朝廷的許多新規,在呂宋可暫緩或不實行。
比如說呂宋鑄錢監,李敬玄以自朝廷控制以來,鑄幣量從每年三百余萬貫,降至數十萬貫,鑄幣量大減,影響甚大。所以提出,呂宋鑄錢監仍歸秦家,甚至因為如今皇帝對呂宋搞包稅制,所以呂宋鑄錢監完全歸秦家所有,朝廷只象征性派個監鑄。
只要鑄的錢是按朝廷標準鑄造的,那么鑄多少都不管,也不再按之前的鑄幣稅征收了。
另一方面,也再次放寬了對秦家的礦禁,大陸這邊仍然按新規執行,但呂宋諸島上,秦家采礦不受新規限制。采多少都不限,且不再要求繳納礦課,也不要求對礦產專賣。
因為皇帝給秦家包稅特權,那一年一百萬貫,已經把所有稅都包了,所以秦家以后可以在呂宋隨便采礦,不征礦課也不專賣。
秦家在中原的礦場等,還是得按新規來,得繳納礦課,礦產得專賣給朝廷。可李敬玄也給秦瑯開了個特別通道,就是呂宋鑄錢監可以從中原轉運司的鐵倉、銅倉采買鐵料、銅料等。
所采買鑄幣原料運往呂宋錢監,額外繳納一筆關稅,且保證專用于鑄幣。
這筆關稅是暫定的二十稅一,也就是百分之五。
至于原料采購價,這個視具體情況,大致是按市價。
雖然相比最初,秦家以后想從中原直接采挖冶煉銅鐵運到呂宋,是不可能了,只能按規矩來,自己挖的也要賣給官倉,然后呂宋鑄錢監再從官倉采購銅料等,還得交關稅。
多了幾個環節,但終究也是還有渠道可以采購鑄幣所需的銅料,而呂宋鑄錢監也再次可以開爐鑄錢,甚至不再繳鑄幣稅了。
實際上就是如今用原料進口關稅,替代了先前的私鑄稅。
這很明顯是李敬玄給秦瑯的禮物了。
呂宋鑄錢監原先一年最高能鑄三百多萬貫錢,鑄幣利潤數十萬貫。
“謝了。”
秦瑯對李敬玄點頭。
“太師無須謝某,這不過也是考慮到朝廷的利益,尤其是鑄幣量。”
戶部使馬載也給了秦瑯一份東西,卻是以后呂宋的銀行、錢莊、票號等,今后也都計劃單列,原則上由呂宋自己管理。
包括發鈔準備金、存款準備金等,呂宋的各銀行、錢莊等只需把按朝廷規定的比例,上繳至呂宋銀行即可,不再需要上繳到戶部的開元銀行。
呂宋現在并沒有一家叫呂宋銀行的銀行,但這里面的意思秦瑯秒懂。
秦家只要在呂宋成立一家呂宋銀行,便相當于是呂宋中央銀行了,以后呂宋本土的銀行錢莊等,包括但不限于秦家所有的,都直接由這家銀行監管了,準備金什么的也都繳到這里便好,呂宋銀行只需要接受朝廷三司的定期審查就行。
至于秦家在中原大陸的銀行錢莊等,還是得按新規,上繳到戶部的開元銀行的。
可不管怎么說,把整個呂宋地區摘出來,這里面的利益巨大,也是對秦瑯這個老師的極大照顧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得到皇帝準許的。
不過秦瑯也清楚,若不是兩人是自己學生,誰又會這么主動的維護秦家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