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貴賤不同而已。
如太師秦瑯這樣的元老,賞賜的先皇遺物得裝上好幾船,零零總總得有上千件。
而如來濟他們這些宰相們,也是從御馬到銀鞍到金鐙,再到金碗、銀盆、銅鏡、玉杯等一應俱全上百件。
據說,遺物賞賜,會把先皇宮中原先御用之物基本上都賞賜光,然后新皇繼位,會換上全新的。
而新皇的潛邸舊府中的家居物品則會被賞賜耄耋孤寡們。
“這次給二十萬禁軍的賞賜中,還有額外的金幣賞賜,各按品級有差,最低的禁軍士兵也起碼有一枚金幣額外賞賜,這筆錢,由皇太后內庫出。”
幾位宰相們都不由的感嘆皇太后雖然年輕,但這舍得的魄力很大,這起碼得三四十萬枚開元金幣了,雖說一枚金幣不是含金一兩,但也足值十千,這是三四百萬貫錢啊。
太后不僅魄力足,這私房錢也夠豐厚的。
“太后真能拿出這么多金幣來?別到時兌現不了,惹的那些禁軍鬧事?”
右匡正賈潤甫笑了笑,“你們擔心這個做啥,難道忘了太后可是安國齊王和鎮國太平大長公主之女?”
“再說了,其實這個錢也不全是太后出的,太皇太后也會掏些私房錢。”
賞軍是大頭,不過既然國庫不缺錢,皇家內帑也不缺錢,那么這根本就不是問題了,至于太后和太皇太后想給禁軍多發點賞,甚至發點金,這都不是問題。
而朝廷當然也不會厚此薄彼的忘了百官勛戚。
除了給五品以上官賞賜先帝遺物外,還會有照例的加官進階授勛等,絕大多數官員都會獲得散階提升,還會有一些官員能獲得授勛或是授散爵等,中低級的官員,也都能額外得到一筆賞賜。
這都是為了安撫人心,所以例行撒錢。
大家都熟。
雖然也曾有官員認為,朝廷這種賞賜做法,雖然挺有效果,但長此以往,便慢慢形成了一個陋習,有害無利,甚至是有損軍隊的戰斗力。
可這種風氣形成也不是一天兩天,學好三年難,學壞只三天,要想再改回來,又談何容易?
再說了,比如眼下,連崩了兩位太上皇,這新皇才三歲,由二十多歲的皇太后垂簾聽政,平章軍國重事,不直接撒錢收買人心,難道光談忠義?
“加開的恩科會試即將要開始了,事涉朝廷科舉,為國掄才,當提高重視,務必辦好這科恩科。”
裴行儉問,“新皇登基照例要加開一次恩科的,今年的恩科就是先皇去年繼位后加開的,那如今新皇繼位,是否也要加開一科恩科?如果加開,那么就等于是要連續四年都有會試考試了。”
李曌即位之前,本來就剛好是到了大比之年,結果因學城事件,李胤取消了那科,然后李曌繼位后,秦瑯主持朝政,又恢復了那科,然后緊接著今年又加了李曌登基即位的恩科,于是就是兩連考。
如果李燁即位也開恩科,那么就是明年春會試,就是三年連考了,而朝廷正常科舉是三年一屆,因此明年會試過后,到后年,又是相隔三年的正常科舉年,再考一次,那就是四連考。
這種事情可就非常特殊了。
本來四科是十二年,可現在連續四年都考,錄取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