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傳統府兵制抽調組建西征行營也已經越來越跟不上形勢,原來安西北庭府的鎮戍邊軍里,就多是從中原內地抽調的府兵過去輪戍,這樣的壞處是府兵一兩年就得換番,會削弱前線邊軍戰斗力。
甚至因為戰事,朝廷經常延長戍邊府兵的役期,這讓府兵們常年在邊,人心思歸,家中妻兒生產也受影響。
目前迫切的需要更改這些不符合新形勢的舊制度。
當年秦瑯很早就曾經提議過要更改府兵制度,理由就是新的兩稅制度下,府兵制已經不符合新時代發展,尤其是在均田制已經被廢棄的情況下,府兵制的根基不復存在了。
秦瑯當初建議是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輔以義務兵役,用漢人職業募兵加上蕃人義務兵組成新的大唐軍隊。
在府兵制時代,大唐擁有大量府兵,貞觀初有六十余萬,到如今更是高達八十余萬,而這些府兵,又基本上集中在關中和河南地區,武德和貞觀初,關中府兵占據了天下府兵的六成,而現在是關中府兵占天下府兵三成,河南府兵占四成,兩地就占了七成,河東和河北各占一成,剩下的各地合占一成。
關隴府兵戰斗力雖強,但軍府部署過于集中于關中河南地區,也就帶來新問題。武德和貞觀初,面臨的是天下統一戰爭的需求,軍府集中于核心的關隴中原地區是應當的。
但如今中原核心區已經遠離戰爭了,真正需要駐兵的是邊疆之地,是朝鮮、遼東,是塞北河套,是隴右青海,是西域天山,是新征服的驃越藏南。
可恰恰這些地方根本就沒有折沖府,連嶺南交廣如今這般富裕的地方,都還是當年秦瑯守南疆時,增設的那點軍府。
來濟等都希望更改制度。
提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府兵移邊,世鎮邊疆。
把大量的折沖府,部署到邊疆地區去,以后直接以邊地的折沖府兵輪番鎮守邊疆,不用再總是從中原內地抽調府兵戍邊了,一來省了輪番遠戍之苦,二來邊兵更熟悉邊地。
而且各地的原都督府制度與新府兵制相結合,到時兵將合一,將知兵,兵知將,兵將也都熟悉邊土、邊敵,甚至是以邊地稅賦錢糧留邊供軍。
這套東西,在秦瑯看來有種濃烈的以遼人守遼土的感覺撲面而來,或者說,這就是唐朝自高宗武后開始出現邊疆藩鎮,在唐玄宗時形成正式節度使制度的一套東西。
本質上,都是因為邊地軍事攻防軍事的迫切需要,原有的舊制度無法跟上形勢,而采取的一種新制,或許稱為打補丁。
這套東西當然有很強的實用性,比如說若是折沖府部署到邊疆,不管把現在關隴中原的府兵遷移過去,還是以后在邊地點選新府兵,以邊民守邊地,守的也是自己的家園,他們當然更有動力。
二者就算是輪番戍邊,也是就近當值,不用說從河南到西域萬里上番,路上就先浪費一兩月,更別說過去后不適應那邊的氣候不熟悉地理,不熟悉對手敵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