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難道還是錯?孤只是婦道人家,卻也知道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如今國舅功高不賞,那將來還如何激勵我皇唐守邊將士們用命?”
“殿下,臣并非說不賞,而是說郡王或可暫緩入朝,改以他賞。”
皇后不說話,表示不滿。
來濟繼續道,“臣以為,可加封郡王三公之首太尉之正一品榮銜,并晉其驃騎大將軍從一品武階,再授以檢校樞密副使之職,再加賜食邑、世封,然后仍令鎮守河中,待將來河中局勢安穩,再召入朝輔政。”
簾后,秦太后陷入沉思。她其實很希望庶兄秦俊能夠入朝,這樣也就更有幾分安全感,尤其是在父親秦瑯堅決不肯再回洛陽后,秦太后現在心里原來的那點點對娘家的擔憂也慢慢散去了。
她本來想著在今天的宣政殿會議上,授封秦俊樞密院使,執掌西府,可現在來濟一席話,讓她不由的沉思起來。來濟是她祖父秦瓊的養子,又算是他父親秦瑯的門生,關系復雜,來濟是相當可靠的,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他做為宰相主持朝堂的能力。
就算是更改軍制這么大的事情,在來濟的帶領下也做的很順利,沒有出半點亂子。
他的建議,秦太后不得不慎重考慮。
自程咬金牛進達劉蘭成吳黑闥等一干開國功勛大將去世后,如今樞密院里是蘇定方、程處默、李客師、牛建武、王玄策五人執掌樞密院,雖然沒有太后的叔伯兄弟們在,但這些人也都是自己人。
秦俊暫緩還朝,倒也確實不影響樞密院仍是自己人控制這一事實。
“以昆侖鎮兵馬使秦珪接任河中節度使,可否?”太后想了想,試探的問,提出由其五叔現任河中鎮昆侖鎮兵馬使的秦善道來接替秦俊。
“安國公秦珪當年率偏師萬人奇襲蔥嶺,創下輝煌大捷,在西域也確實很有威名,不過昆侖鎮也十分重要,占據著西域的最高點,控蔥嶺據昆侖,東可威懾象雄、吐蕃,南則威懾吐火羅諸國,甚至還可背屏疏勒于闐,西聯大宛,也能隨時沿信度河南下,對于我大唐來說,昆侖鎮非常重要,安國公在昆侖鎮暫時不可替代。”
來濟仍然是堅持自己的意見,秦俊暫時更適合留在河中,不宜召回。
不是功高不賞,而是實在離不開他。
朝廷當然也不是沒有人能夠替換秦俊,比如說昆侖鎮的秦珪,或是北庭碎葉鎮的秦理,又或鎮守金山清海鎮的薛仁貴,西域之外能接替的大將也多,甚至樞密院里這幾位,隨便一個也是有資格有威望去西域的。
可來濟還是那句話,秦俊繼續留在河中,確實是最佳選擇,河中此時的局勢,調換大將實無必要。
換一個人去,也未必能比秦俊現在做的更好,那瞎折騰什么?
該給秦俊的賞賜,給就是了,甚至可以給的更豐厚些,比如說加封太尉、晉驃騎大將軍,還可以先給檢校個樞密院副使,把這執政的官先給了。實在不行,在西域再找塊不錯的地方,劃封給秦俊,做為他的世封。
大宛盆地那么豐饒,隨便劃一條山谷或是一段河谷給秦俊做世封領地,總是足夠表示朝廷的恩賞的。
太后扭頭望向身旁的那幾位大宦官們,“河中有什么地方可適合拿來封賞給國舅為世封之地?”
左宣徽使高護是宦官之首,當初憑著擁立之功如今深得天后信任,他還有層身份,那就是秦瑯當年在鎮撫司時就安插進宮的,因此他自然是支持天后支持國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