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三秦后,另外還有高宗兄弟、兒子八位親王、郡王聯姻秦氏,娶秦氏為王妃、郡王妃,秦家幾代也先后尚了七位公主。
現如今還有齊王秦瑯、翼王秦俊、梁國公秦理、武安郡王秦忠孝、懷化郡王秦嗣業、歸德郡王李嗣源五王,還有四國公七郡公十三縣公,九侯十三伯,子男無數。
外世封內世封遍及邊疆海外。
大唐十大節度使,如今安國公秦珪秦善道為河中道節度使、涼國公秦瑋秦彥道為滇越道節度使,懷化郡王秦嗣業為朝鮮節度使。
十道節度使占了三道。
在天后垂簾聽政的那十三年,大唐有驚無險的渡過了世祖皇帝后期胡亂來導致的朝局不穩,甚至是因為廢西突厥帶來的西域大動蕩,也迅速的平定。
在開元朝后期被皇帝針對打壓的秦家,也借機卷土重來,甚至憑著擁立之功掌控朝政,之后天后垂簾,來濟裴行儉程處默等執掌文武大政,更改軍制,引領著大唐繼續對外擴張,加強對外貿易等等,以及推動稅制的進一步改革,停止稅賦折銀法,火耗歸公、折錢代役等等,都使的大唐不僅渡過了危機,還更上一層樓。
上元十三年,比開元朝十幾年還更加興盛。
百工興奮,民富國安。
大唐十鎮邊軍,所向無敵,開疆拓土無數。
西南方向,麗水、三江聯合了安南,再借調呂宋和南洋之兵,先滅了南奔女王國,又滅了扶南灣平原的墮和羅國,還滅了參半、朱江、白頭等幾個小國,新建了湄南道。
滇越道在李奉誡秦彥道的率領下,也不斷向恒河以西擴張。
在西域,秦俊秦珪秦理叔侄幾人,更是統領西域三鎮,用十年時間徹底滅掉了河中粟特諸國,并出兵南下,將吐火羅數次擊敗,迫使他們重新成為大唐的羈糜國,同時還把勢力越過開伯爾山口,延伸到信度河平原,新建了一條從河中聯通到信度河海口的驛路。
吐火羅南面的錫斯坦的游牧部落,也接受了大唐的冊封,成為羈縻領地。
在上元十年,秦俊領十萬西域唐軍和吐火羅、可薩、錫斯坦三個羈糜地的協從軍,越過與大食人劃定的邊界線,向大食人發起進攻。
這一次進攻的導火線便是唐軍在西域持續十年的擴張,把西突厥殺的紛紛西遷或北遷,天山南北和河中地區再看不到西突厥部落。
之后又對一直控制著西域絲路貿易的粟特城邦給予毀滅性的打擊,摧毀了所有的粟特城邦國家,那些一直活躍在東西絲路上的粟特人淪為了奴隸。
吐火羅王公們也都被迫臣服。
大食也曾抗議,甚至出兵干涉,但唐軍威勢太猛,最終大食人也不敢正面對戰。
在唐軍收拾吐火羅人,并打通南下入海的通道時,大食也想趁機把一直都不肯歸附的里海低地的那些王公們給征服了,雖然此次幾次出兵,但有厄爾布爾土山脈為屏障,大食只能通過幾個特定的山口入侵,也就遭受他們頑強的抵抗。
而里海南岸又向來是最出重步兵的地方,里海南岸的重步兵在薩珊王朝就非常有名,在與羅馬的戰爭中,都經常打的羅馬人崩潰,面對大食的入侵,他們非常彪悍頑強。
當他們再次入侵戈爾甘省時,秦俊果斷的集結大軍南下增援。
而里海南岸的這些王公們也都紛紛向大唐歸附并送上貢禮,秦俊于是上奏朝廷,請求正式將里海南岸這些小勢力,設為大唐的里海道,冊封諸王公們為都督、刺史等,羈縻統治。
唐軍的迅速南下增援,打了大食呼羅珊總督一個措手不及,雙方在巴里斯坦以西的魯揚展開了決戰,呼羅珊總督全軍覆沒,連總督也沒能逃過,戰死沙場。
隨后大食皇帝迅速的動員了新的軍隊,從亞美尼亞、兩河地區、波斯高原、呼羅珊等地區增援,試圖挽回敗局,在戈爾甘再次遭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