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大食皇帝被迫把敗軍撤退,并派出使者向唐軍求和。
秦俊在里海南岸建立了戈爾甘守捉城和塔巴里斯坦守捉城,以及吉蘭軍城,又建有安扎利和托爾卡曼兩個里海南岸港口碼頭,使的唐軍可以可以通過里海內運輸和調兵。
里海南岸狹長,卻又平緩肥沃,唐軍進入此地,使的大食非常難受,他們不得不求和。
在由秦俊主持的會盟和談中,最終簽訂了和平協議。
大食用一萬一千斤黃金給大唐,換取恢復東西貿易的條件,同時大食承認可薩都督府、里海都督府、吐火羅都督府、錫斯坦都督府、信度都督府為大唐的羈縻領地,是大唐不可分割的領土部份。
同時,大食將厄爾-布爾士山脈以東,卡維爾鹽漠東北,卡茲庫姆荒漠以南、盧特荒漠正北的這片廣闊的呼羅珊地方,波斯人稱為太陽升起之地,全都永久割讓給大唐。
這是波斯人曾經抵抗突厥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猶如隋唐時期防御突厥南下的河套地區一般重要。
現在在秦俊的強勢要求下,大食人只得將這塊地方都割讓給大唐。
雙方重新以盧特荒漠、卡維爾鹽漠、厄爾布爾土山脈為新的邊界線,甚至因為南面的錫斯坦之地也成了大唐的羈縻領地,所以從河中直到大海,都為唐有。
呼羅珊地區的四個中心,北方木鹿,也一直是呼羅珊的首府中心,東面與吐火羅接壤的赫拉特,吐火羅大汗都督府的巴爾赫,這個曾經大夏國巴克特里亞的都城,尼沙布爾,位于木鹿西南,除了一個巴爾赫,其它三個已經都由大唐控制。
按簽訂的盟約,大食除了簽約時要送上一萬一千斤黃金給大唐為貢金外,以后每年還要歲貢兩千斤黃金,同時為了維護兩家的盟約。大食須向大唐和親公主。
歲幣兩千斤黃金,這其實是當年匈奴王阿提拉兵臨拜占庭王城君士坦丁堡城下索要的貢金數量,原本東羅馬跟匈奴人簽訂和約達成的歲幣只是一年幾百磅,但因為羅馬人的爽約,惹惱了阿提拉,于是把歲幣翻了三倍。
歷史上拜占庭不止向匈奴人繳過歲幣,還向許多對手繳過,什么阿爾瓦人、保加利亞人、波斯薩珊人等等,打贏了就強迫對方交,打不贏就向對方交,一點不丟人。
波斯人以前這套也玩的溜,跟拜占庭不知道簽過多少和約,打打停停,簽簽撕撕。
大食如今滅了波斯薩珊,拳打腳踢拜占庭,對于這套當然也是熟悉的,所以當秦瑯提出要議和可以,但得繳納賠款以及歲幣,還要割讓土地時,大食人猶豫了許久最后還是答應了。
打不過啊。
不答應,秦俊已經表示要帶兵去河中地區武裝流行,去瞧瞧波斯舊都泰西封,甚至還揚言說想去被羅馬皇帝稱贊為錦繡山河的敘利亞瞧瞧,順便去大食人的圣地麥地那看看。
這赤果果的威脅,大食人也只能無奈的簽約。
誰叫他們是戰敗者,好在呼羅珊地區本也不是波斯人的,所以倒也不算心疼,甚至大食哈里發還憤怒的對手下將軍們喊道,讓他們回頭去進攻拜占庭,要讓拜占庭把這筆錢給出了。
秦俊也正是憑借著平定西域,威服大食的這份巨大的功勞還朝,并因此晉封為翼王,并成了政事堂的中書令首相。
甚至秦理本來進行也特旨晉封其為濟南郡王,但最后秦理堅辭不受,朝廷才改授其為梁國公。朝廷要給他封王,也是因為這十年西域征戰,他是北庭節度使的身份,一直做為秦俊的副手,一起建立了這不世功業。
大唐欺負大食,大食就去欺負拜占庭。
但不管怎么說,正是在秦俊的統領下,唐軍不僅徹底的平定了西域,將天山南北穩定,還把河中地區也徹底納入了直轄,又把吐火羅、信度、可薩、里海、錫斯坦諸地的胡蠻都給納入了大唐的天朝體系,成為羈縻領地,為大唐西面,又增添了一道巨大的安全緩沖線。
甚至通過這次盟約,也與大食恢復邦交,重新恢復貿易關系,如今的大食畢竟是取代波斯,甚至還在羅馬之上的西方第一強國,恢復友好和貿易,對于大唐十分重要。
畢竟他們卡在東西方的水陸絲路之上,若是他們鐵了心要跟大唐對抗,也會讓大唐的貿易損失不小,現在這樣一戰打服了大食人,以后還能年年收歲幣,還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