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們坐在殿中,喝著皇帝賜下的茶水,也明白這件事情,皇帝和天后還有秦俊秦理叔侄,早已經暗中達成了一致,甚至這里面可能還有呂宋那位南海圣人秦三郎的意思。
不管怎么說,既然人家秦家一家人都達成一致了,那大家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不管是秦俊世封東勝國王、東勝都督,還是秦理世封烏孫州都督,也都不是什么最核心的地區。
烏孫州雖然南北百里,東西三百里,但這里緊鄰饑餓草原、烏孫丘陵和海北戈壁。
相比起長約兩百四十里,寬約二百里左右的伊麗河三角洲,差不多的大小,可伊麗三角洲的肥沃卻是烏孫州百倍不止,整個環夷播海地帶,只要朝廷不把這八千平方公里,約一千二百萬畝的三角洲地區給劃拉出去分封,那么宰執們一點意見也沒有。
烏孫州給秦理,還能借秦家的財富和能力經營起這個西南一角,補上西疆邊境防御的重要一環。
至于說秦俊的東勝州,之前好多人都還不知道在哪呢,直到皇帝把世封輿圖拿出來,大家才哦的一聲,原來這個東勝州這么遠啊。
居然離呂宋舊金山都還幾千里,距離廣州居然萬里,而聽說東勝島上除了森林就是鳥獸,野人都沒多少,那么大家也就無所謂皇帝給秦俊賜封國王的待遇了。
說白了就是個遠離中土萬里的大荒島,就算給予特殊的賜封,跟秦瑯的呂宋國王一樣稱國王又如何,又威脅不到朝廷。
要不是皇帝還給秦俊兒子賜了個東曹州世封都督,占了原來河中東曹國的都城綠洲還是塊不錯的地方,大家都覺得這賞賜有點像是懲罰了。
知制誥狄仁杰負責草詔。
這位龍朔元年的狀元郎,曾經隨秦瑯去呂宋呆了幾年,在呂宋騎士院都察科做給事中,據說表現良好,有鐵面之稱。秦瑯對自己最后一次主持科舉的門生也十分關照,在呂宋給他賜封騎士頭銜,授予封地。
在呂宋五年,狄仁杰的騎士階位一升再升,獲封的土地也一加再加,據說在島上如今擁有數個種植園,每年種植園里的棉花、甘蔗、胡椒、茶葉這些的收益就很不錯,起碼比他現在朝中做翰林學士兼知制誥要豐厚的多。
當然,狄仁杰在呂宋呆了五年,然后回朝,短短八年時間,就做到了翰林院學士兼知制誥,號稱儲相,這可不僅是龍朔元年的狀元郎就能獲得的,更多的還是在呂宋獲得了秦瑯賞識,有秦家在后面不斷助力提攜才有的。
狄仁杰草詔很快,兩篇制書寫的非常有文采。
大學士劉仁軌看過后也非常滿意,僅做了一兩處小潤色便呈奏天子。
兩府長官同時辭職,這算是十分罕見了,尤其這兩位還是秦家人。
不過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殿中人神色各異,內中隱秘卻是難言。
就連天后秦柔嘉望著那道已經完成程序的詔書,都有幾分怔怔失神。
秦俊秦理功成身退,主動辭去了兩府長官之職,表明無意把持朝政,真正做到還政天子,這多少有些讓天后意外的。
當年父親毫不戀棧的辭歸,讓年輕的天后心中充滿感激,也為自己不該產生過的猜忌之心愧疚。
但是做了十三年的天后,垂簾聽政了十三年后,她不再是那個年輕的婦人,不再是那個剛聽政時慌亂無措的女子,十三年聽政的時間,足以把她磨礪的夠堅強。
秦俊是她兄長,秦理是她叔父。
但當兩位一同執掌政府,對掌文武大政的時候,她又是有些不安的,這種不安,比當初父親秦瑯在朝執政的時候還要多。
秦俊不是秦瑯,誰能保證秦俊會如秦瑯一樣毫無戀棧中樞大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