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如今秦俊辭了,態度堅決,現在這詔敕也出了,一切有了結果,雖然剛親政的皇帝,依然不可能真正掌握朝廷大權,朝政會繼續的出于兩府宰執,而兩府宰執也基本上都是父親挑選出來的人。
可畢竟兩府長官不再是秦家人,甚至兩府里也不再有秦家人,這是很重的一點,天后能夠接受秦黨在朝執政,畢竟年輕的天子還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但天后也并不希望朝政由秦家人親自執掌,哪怕他們是自己的兄長和叔父,這個中緣由復雜卻又簡單。
秦瑯秦俊他們不直接執政,就算爵位再高威望再著,總不會直接威脅著皇位。
給秦俊加尊為護國翼王,就是出自天后之意,既然他們離開朝堂,那么對皇帝,對皇室來說,他們就不再是威脅,甚至加恩重封,反而能夠借助在野的秦瑯父子兄弟們的功勛威望,反過來制衡當政的兩府宰執們,成為皇帝親政的一張重要王牌。
這里面的微妙,年輕的天子還不太理解,但對于垂簾聽政了十三年的天后秦氏來說,卻是再清楚不過了。
安國齊王、鎮國太平大長公主、護國翼王,太后一點都不介意把娘家人推到那個舉世矚目的位置上去,如今這樣的狀態,才是太后最放心也最想要的。
秦瑯就呆在南海不入中原。
秦俊功成身退,也去南海當個島國國王,百戰百勝的秦理也離開中樞,前往西域經營自己的封國。
武安郡王秦孝忠被天后特意挽留在朝,甚至由中書舍人晉封為吏部侍郎,由正五品上到正四品上,連升四級,雖然僅是兩位侍郎中資歷最低執掌最少的,可吏尚書號稱天官尚書,甚至吏部尚書往往是能拜相,或直接由仆射兼任的,這個衙門負責選官,權柄極重。
天后還讓皇帝下詔,詔封秦瑯嫡次子秦倫為衛國公,入朝為從三品秘書監加翰林院學士。
秦理的嫡次子入朝為左神機軍中郎將。
這幾個安排,皆是太后心意,殿中的宰執們倒是一眼能猜出原因。
秦俊秦理避嫌辭職,太后大加封賞安撫,然后又挑了三位秦家年輕子弟入朝任職,所授職務不高不低,卻很重要,十分微妙。
這既能進一步安撫秦家,同時也讓太后母子能夠更多的借用秦家的力量,以平衡朝中其它宰執大臣們。
又不用擔心這年輕人會威脅到皇帝。
畢竟秦家年輕一代就算入朝,可既無功勛又望威望,想要成長到足夠的位置,擁有足夠的威望勢力,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而他們在朝,卻又能成為皇帝母子和秦家的一道關鍵橋梁,關鍵必要的時候,能夠迅速通過他們調用秦家的力量。
殿中宰執們對于這些心思,并不在意。
他們此時多數人都在想一個問題,既然兩府長官同時出缺,那么誰將補這兩個缺?
兩府長官啊。
尤其是政事堂的中書令,雖然如今恢復了輪執政事筆的舊制,但是中書令依然是不成文的首相,畢竟政事堂就設在中書省內,中書省又有草詔之權,所有不管朝廷再怎么削宰相之權。
諸府院里,政事堂依然是權柄最大的那個衙門,中書令也依然是權力最大的宰相。
在政事堂內雖然宰相們沒先后排名,但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卻還是有排名的,論職權,中書省如今最重。
讀書人沒有不想做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