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做官的也沒有不想當宰相的。
十年寒窗苦讀,不也只為一朝金榜題名為進士嗎?
而辛苦做官,誰不想要能拜相?
當了宰相的人,自然想更進一步,成為中書令,做首相。
秦俊入朝為中書令,滿朝公卿沒有誰能有異議,畢竟在上元朝時代,秦家已經真正成為了大唐最頂級的門閥貴族,甚至已經遠超五姓七家。
這個排名不是圣祖朝氏族志和高宗朝姓氏錄排定的,而是秦家用了六十年時間,一點一點的打下來的。
多少氏族門閥陸續倒下,就算是五姓七家在武德和貞觀朝曾經恢復了一點生機,也在貞觀后期、開元后期和龍朔、上元年間幾次被沉重打擊,出過幾個宰相又如何?
他們始終不曾掌過大唐真正的核心權力,殘酷的權力斗爭中,沒給他們喘息發展之機。
從武德朝一直到如今天寶朝,反倒是軍功貴族集團始終屹立不倒,尤其是以秦家為首的瓦崗系軍功集團,更是彪悍異常。
秦俊的身后站著秦瑯,站著整個軍功新貴集團。
而秦俊也以擁立之功,以宣威西域之功,最終做上了中書令,大唐最當權的是軍功集團,所以最重軍功。
秦俊一武人,能夠坐上中書令的位置,也是威服眾人的。
現在他走了,這個位置誰坐?
侍中裴行儉、左仆射來恒、右仆射赫處俊,黃門侍郎許圉師、中書侍郎李敬玄,又或吏部尚書馬載,轉運使長孫延、御史大夫崔修業,這些人全都是秦家一系的。
裴行儉和來恒都是秦瑯的門生兼義兄,赫處俊、許圉師這甥舅倆也都是秦瑯的門生。
馬載是馬周的兒子,也是秦瑯的義子兼門生,李敬玄是馬周的義子。
長孫延是長孫無忌的嫡長孫,也是秦瑯的妹夫兼親家,崔修業是崔敦禮的兒子。
他們能走到今天,固然也是有足夠的本事才能和功績,但更多的還是靠著秦瑯給的機會,是團結在秦瑯這面旗幟下,才有今天的。
秦俊來當中書令,誰都不會有意見。
但現在,誰來接替秦俊?
天后坐在簾后,目光在宰執們身上反復掃過。
她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就是裴行儉或是來恒,來恒行事更穩重,裴行儉則更銳利,兩人都是忠武王的義子,跟秦家的關系自然也是最近的,遠超許圉師、赫處俊等人。
“關于中書令與樞密使二職空缺,孤將派使者前往呂宋,向安國齊王、太師問策,請太師舉薦。”
聽到這話,殿中眾人倒是有些小小意外,又很快覺得理所當然。
倒是齊松了口氣,若由秦瑯來舉薦兩府長官人選,倒是省的大家暗中較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