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們魚貫退出紫宸殿。
殿中只剩下了天后與皇帝母子二人,“只盼父親在呂宋能夠明白哀家的一片苦心,這一切都是為了皇唐基業。”
“兒臣明白天后的一片良苦用心。”年輕的皇帝為母親倒了一杯茶,恭敬的道。
“你真明白嗎?”秦氏問兒子。
迎著母親的目光,李燁點頭,“兒臣跟著天后學習政事,今日之事多少能明白一些。世人常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但太師這一生行事,卻光明磊落,向來是痛快恩仇,貞觀朝時就曾創下過七進七出政事堂拜相的驚人記錄。”
“圣祖在位時,太師便幾度激流通退。甚至從忠武王辭相歸藩算起,秦家是早有了這種傳統。”
秦瓊當過宰相,玄武門過后,圣祖有意扶秦王府出身的心腹大將們上位,先是讓秦瓊做兵部尚書,再加銜入政事堂為相,然后秦瓊主動去相歸藩鎮守松州不回朝后,李靖短暫做過一段時間宰相,再之后侯君集、張亮這些皇帝心腹都拜過宰相。
更別說秦王府中的謀臣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杜淹高士廉韋挺一干人等,但真正能夠做到如秦瓊這般避嫌讓位的卻沒有第二人。
蕭瑀也曾幾進幾出政事堂,但蕭瑀可沒有自己主動辭相過,都是被皇帝趕出去的。
秦瓊開了這個主動辭相的頭,之后秦瑯也有樣學樣,不是做樣子,而是真的就辭相歸封。
此后皇帝幾次召秦瑯出山,為朝廷也是立下諸多汗馬功勞,但秦瑯卻從不曾居高自傲過,甚至在圣祖臨終召到御前,托孤遺詔讓他顧命首輔,秦瑯在立下定策擁立大功后,首輔一個月不到,再次辭相歸藩。
開元朝十五年,不曾入中原。龍朔朝入京朝賀天子,但也只主政三個月就又主動辭歸了。
上元朝又是十三年不入中原。
如今天寶皇帝親政,秦瑯也不肯再回朝了。
要知道當初圣祖駕崩秦瑯受命首輔時,才四十多歲而已。一次次能夠在頂級權力面前,淡然歸隱,這可不一般,不論是房玄齡又或是長孫無忌,他們都不曾做到如此灑脫。
誰能拒絕的了權傾天下的誘惑?
甚至在幾次關鍵的時候,秦瑯完全有更進一步甚至問鼎天下的機會的,但他沒有絲毫的起心。
就憑這個,秦瑯都是值得天后和皇帝尊敬的久經考驗的皇唐社稷忠臣。
有秦瓊秦瑯兩人珠玉在前,如今四十多歲的秦俊也能激流勇退,倒也讓人相信,畢竟六十六歲的秦瑯還健在。
天后捧著茶杯。
“忠武秦家,”長嘆一聲,“越是如此,哀家便越是覺得虧欠他們,愧疚秦家。”
皇帝安慰母親。
“兒臣知曉天后這一切都是為了兒臣,為了大唐江山社稷,雖然太師久經考驗,忠誠無比,絕不可能有二心。但總得預防萬一,特別是阿舅更年輕,也更銳利,誰也不敢說阿舅會如太師一般忠貞不二。”
太后點頭。
“我打小跟著母親讀書,那時父親也經常會抽空給我讀書講故事,講的都是些歷史人物小故事,故事雖然簡單通俗,卻蘊含許多大道理,對我一生助益良多。時至今日,其中一些話都還是金玉良言,比如太師曾說過,人心經不起考驗,不要隨便去考驗別人,還說過,有時候忠誠只不過是背叛的籌碼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