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大型崩潰現場了,就連嘴炮都沒有。
球員們似乎已經在更衣室里完成了情緒整理,再次登場接受采訪的時候,一個個都已經冷靜了下來,以客觀的視角看待這場失利,“表現更加優秀的那支隊伍贏得了勝利”,陸恪的回答堪稱是官方樣本;而對于不敗光環的落幕,球員們也心胸豁達地表達了想法。
“沒有人可以永遠勝利。一場比賽的對陣雙方終究還是要決出勝負,有人贏得勝利,那么就有人必須面對失敗,這不是世界末日。對于我們來說、下一周的下一場比賽又是一個全新開始,我們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上述這番話作為回應,著實是再恰當不過了,但問題就在于,這不是陸恪的回答,而是馬庫斯-林奇的回答,這就顯得意味深長了。可以看得出來,短短的更衣室休息時間,這支剛剛遭受了沉重打擊的球隊快速完成了休整,并且再次振作了起來,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衣室里到底發生了什么?”
這是新聞發布會結束之后,現場所有記者腦海里的共同問題。
可惜的是,舊金山49人根本沒有分享更衣室秘密的打算,就連內部人士的消息渠道也沒有打聽出一個所以然來,記者們也只能自己憑空想象了。
舊金山49人客場輸給了新奧爾良圣徒,迎來了賽季第四場失利,五連勝勢頭終止,即使沒有陸恪不敗光環的噱頭,這場強強對決的結果也是本周重要新聞之一,但新聞所衍生出來的余波卻遠遠低于預期,沒有能夠制造太多波瀾,很快就悄無聲息地平復了下去。
然后,常規賽第十一周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現在,是時候把失利暫時放在一邊,把目光投向第十二周的比賽了。這就是常規賽,一周接著一周,一場接著一場,一路沒有剎車地朝著超級碗狂奔,在沖過終點之前,沒有什么事情能夠把比賽進程停止下來,即使是“陸恪輸球”也不能。
又是一個周二。
早晨,陸恪五點準時起床,按照慣例,沿著別墅門口的山丘坡道一路慢跑,結束了固定套路的萬米變速跑之后,回到家中,按部就班地結束沐浴結束早餐,然后就驅車前往燭臺公園了。
雖然系統正式進入了休眠狀態,但過去三年時間里,陸恪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訓練計劃,即使沒有系統的監督,他也已經形成了慣性,生物鐘和身體肌肉準時準點地提醒著他接下來應該進行的訓練。
當然,訓練內容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實力的成長,因為風格的變化,因為傷病的影響,每周每周的訓練內容都在做著相對應的調整,除了萬米變速跑和瑜伽之外,現在的訓練計劃已經截然不同了。
整個生活習慣的形式和訓練方式的框架,這些看不到的間接影響卻是系統留在陸恪身上最深刻也最重要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