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再看了陸豪一眼,卻是默然點頭。
兩人小聲聊了兩句,大屏幕里的鏡頭,開始變得更加沉重,而且,讓人憤怒了起來。
此時影片已經接近尾聲。
是一段插敘的采訪。
在鏡頭前,一位研究“東亞慰安婦”問題的教授,翻開歷史資料,逐字逐句的念著。
——“《遠東審判案》第103冊51章342頁,當時敵軍情報部門發給陸軍總部的一份文件中寫道:用中國女人做慰安婦,會撫慰那些因戰爭而產生沮喪情緒的士兵,他們在戰場上被中**隊打敗的心理,在慰安婦身上能得到最有效的校正。占有中國女人,便能滋長占有中國的雄心。我們必須更多的征用中國女人做慰安婦,從精神和**上安慰我們的軍人,樹立他們必勝的信心。”
一字一句。
即便是過去這么多年,依舊能讓人感受到文字中鋪面而來的惡毒。
觀眾的情緒,更是壓抑到極致,連隱隱的啜泣聲都沒有了,只是瞪大眼睛,張大嘴巴,默默的看著,眼淚默默的流。
影片末尾。
陳大娘下葬。
村里的鄉親們為她抬著棺材,葬在這片黃土地上。
山頭上,白色的招魂幡迎風飄揚。
再向遠處看。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城鎮朝著繁華一步步發展,高樓大廈,人來人往,車來車往。
熱鬧的鄉村,炊煙裊裊,人們延續著幾千年的生活。
窗明幾凈的學校里,孩子們在做課間操,嬉戲玩鬧,紅旗烈烈,映襯著藍天。
這盛世,如很多人所愿。
如今的華夏,已然換了人間。
只是,對于她們來說,那些發生過的歷史,卻是真實的一生。
畫面最后定格在天空。
在哀婉寧謐的背景音樂聲中,黑幕,白字——“華夏內地僅存22名慰安婦幸存者。”
全片完。
電影放完了。
放映廳里卻安靜的可怕。
所有人都像是失去了全身力氣般,癱坐在椅子上,要么默默流淚,要么看著天花板發呆。
這樣的電影,讓人流淚,讓人無力,卻也讓人生出希望,涌現信心。
……
首映場,其實《二十二》的上座率不算高,只有百分之三十幾,在金陵地區則是比較高,上座率將近百分之六十。
而首映場過后,輿論徹底爆炸了。
但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想說點什么。
也就一下午的時間,關于《二十二》這部電影的話題,占據微博熱搜排行榜中二十個席位中的五個。
#二十二#
#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祖國萬歲#
#陸豪強推的慰安婦電影#
#不看不是中國人#
#陸豪要將《二十二》帶到島國放映#
一條條話題,差點形成霸榜之勢,引發了全網熱議。
等到晚上的時候,上座率便是陡然飆升到定格。
很多電影院都一票難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