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是在顧玉堂家中,張揚去找梅映雪學戲腔,而顧啟先則是顧玉堂與梅映雪的兒子,當時顧啟先還并不知道張揚就是張牧之,張揚又在練習,只略略閑言幾句,并沒有深談。
而至于顧啟先是從哪里得知張揚就是張牧之的事情,張揚就不清楚了,問林依然,林依然卻搖頭說她沒有跟顧玉堂說起過這件事情。
“不過……”
她想了一下,又道:“楊雨婷是知道的,會不會是她說的?”
張揚心跳莫名加快了一些,想了想道:“有可能。”
林依然道:“我下午剛好去顧老師那里,順便問一下吧。”
張揚笑道:“問不問都無所謂,又不是見不得人……問一下也好,也許老先生也覺得我寫得好,要是夸我兩句,那可就真的賺大啦。”
顧玉堂是文學泰斗,又是顧啟先的父親,顧啟先自然不能跟他去比什么,不過他作為華興大學的文學院院長,同時被不少人拿來與父親并成為「二顧」,也是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其地位、影響力遠遠不是所謂武俠四大家能夠望其項背的。
這篇「論《神雕》里人性與佛心」一出,此前針對張牧之的所有貶低、抹黑,都成為了往那些發表此類言論的人臉上扇的響亮巴掌,偏偏還沒有人敢去反駁。
顧啟先都發話了,誰還敢說什么?
就連分別扛起「倒張派」武俠作家和傳統作家大旗的春秋客、盧照鄰兩人都偃旗息鼓,灰溜溜地夾起尾巴,其他人自然更是不敢再發一言一字。
當然,顧啟先的發言,并不代表傳統文學界對武俠、對張牧之的認可,顧啟先一篇文章,讓此前「倒張」的眾人偃旗息鼓,卻又引得了許多傳統文人學者不滿。
不過張牧之為人低調,之前被罵的那么慘,也都沒露面,不至于有人特意跳出來給顧啟先唱反調,只是有人在被采訪的時候,說了一兩句「顧啟先未免言過其實」之類的話,表示張牧之的作品仍然只是通俗文學,顧啟先的那篇文章并不代表文學界的態度。
這是立場問題,沒有什么可指摘的。
張揚抄武俠,有求名的意圖,但這個名,卻不是文人學者的認可,大眾喜歡就好,更不會去跟這些人爭什么。
不論傳統文學界怎么看,顧啟先的名頭還是很管用的,這篇文章一出,不禁「諸邪退避」,許多原本沒看過《神雕》,或者中途棄書的人,都開始重新關注起來了這部
——會有這么多人知道這篇文章,自然就是寒窗的幕后推動了。
在二十七回「斗智斗力」銷量已經回暖的情況之下,十月最后一天,《神雕》連載二十八回「洞房花燭」,旁的不說,只這個標題,就注定了這期的銷量低不了。
劇情**,加上華興文學院院長的助力,二十八回的最終銷量已經回到了被「倒張派」連番打擊之前的巔峰水準,照這個情況下去,大結局的時候,寒窗的銷量極可能超過金榜,成為三報刊之中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