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卻也因此導致行業里的風控紅線越來越低。
直至如今三和銀行已經創造出了“太陽貸款“——不需要擔保,只要申請人能曬出太陽旗即可放貸。
由此可見,在泡沫經濟的當下,日本信用過度擴張已經到達了何等驚人的地步。
而縱觀整個日本銀行業,這個時期活得最好的,堪稱盈利王者的銀行就是住友銀行。
哪怕在銀行業普遍受到營業壓力的當下,他們也成功克服了經濟泡沫帶來的大部分負面影響,頗為如魚得水。
當然,真要說起來,其實住友銀行的這份運道,是有點誤打誤撞才獲得的。
要知道,二十世紀70年代后半期,當時日本十大商社之一的安宅產業面臨破產,作為其主銀行,住友銀行也受其連累,面臨著高達一千億日元的債券無法收回的窘境。
當時為了應對此次危機,住友銀行的執行總裁磯田一郎決定聘請管理咨詢行業的祖師爺麥肯錫擔任經濟顧問,并于1979年引入了“總本部制”進行大膽的體制改革。
按說這樣的危機肯定不是件好事,但話又說回來了,危機危機,危中有機,禍福相依。
實際上,恰恰在這次被危機催生的改革中,因為急于盡快回血的住友銀行已經有點饑不擇食了,他們才能先于其他銀行,發現了房地產行業里蘊藏的豐厚利潤。
他們的營業本部才會首先對于房地產業務進行了革新,決定將房地產融資特殊化,將營業與審查職能一體化以達到快速提供服務的目的。
而且很快,住友銀行就不滿足于只為客戶提供購房和建房的貸款了,他們還對中介手續費垂涎欲滴。
由于相關法律規定只有信托銀行才被許可開展房地產中介業務,住友銀行甚至還想出了一套能夠鉆規則漏洞的絕妙方法。
他們給房地產公司介紹客戶,不拿手續費,讓房地產公司以協力存款之名存入款項,給予低利息。由此銀行可以通過利息獲得與房地產中介業務手續費相當的利潤。
至于這種利潤互換的障眼法被業內同行叫做“住友方式”,很快就為住友銀行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等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的不動產行情開始暴漲之際。
對于不動產業務相關經驗已經相當豐富的住友銀行又恰如其時,發明了更高效的“土地擔保連環貸“。
他們鼓勵企業先以土地抵押借款買地,然后再讓企業再以新購土地抵押借款,形成無限套娃式信貸鏈條。
結果,正是這一妙招讓住友銀行成為了能夠在低利率時代還能逆襲增長的銀行。
不為別的,占據了先行優勢的住友銀行從房地產行業中承攬了大量業務,利潤和業務規模從一開始就甩開了他們的同行。
泡沫時期隨著地產業蓬勃發展,他們的業務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穩穩成為業內翹楚。
就這樣,短短幾年下來,住友銀行緊緊抓住房地產行業的大腿,不但順利消化了安宅產業帶來的壞賬,而且還憑借雄厚的資金優勢與和平相互銀行進行了合并。
最終由此而來的結果就是,住友銀行資產徹底超越富士銀行,從世界銀行排名十六位,一舉成為日本乃至全球排名第二位的商業銀行。
這樣的成績不但震驚了住友銀行的所有股東,也讓日本所有同行感到不寒而栗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