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話,岳峰轉身回到柜臺這邊隨手取了一支店里零售幾塊錢一支的浮漂。
“咱們以這只浮漂為例子,給大家講講浮漂整個入水過程當中的常規動作!
首先,整個線組入水,鉛墜兒會帶著子線往下落,此時的浮漂是在水面平躺著的,這時候就會出現第一個可能給口的漂像!浮漂不翻身,而是躺在那里許久沒有動作!
這是被魚接口的動作,我把這個動作叫做高位接口!一般在1.6m的水深,這種漂像出現的水層在七十八十到一米左右比較多,再高了魚不容易追上,再低了給口,鉛墜就把大線給繃直了,浮漂也就翻身了。
如果浮漂正常翻身,那就說明整個水線已經被鉛墜給拉直了,這就意味著鉛墜在水下的位置基本處于水深高度減去浮漂長度,再減去子線長度的位置。
還是以1.6m的競技塘水深來計算,子線四十對折,一根的話大概長度二十左右,浮漂長度三十五到五十公分不等,一般釣鯽魚常用的四十公分左右!簡單的算法,浮漂剛翻身那個位置基本在水下一米左右!
等浮漂翻身,整根大線繃直了,那浮漂就會進入第下一個階段!子線會逐漸追上鉛墜的深度,然后進行二次擺幅!這個過程大家如果在垂釣的時候好多都會注意到浮漂一個動作細節!
在浮漂翻身之后,好多浮漂都會有一個立正的動作,也就是翻身之后短暫停頓,浮漂重心的高低,子線的長短,都影響這個停頓的時間長短,這個階段如果有魚給口,浮漂就很難落下去了,具體的漂像表現是翻身之后就在高位不動了,這也是有魚吃餌的漂像!
如果這時候魚依然沒吃餌,那子線二次下擺也就開始繼續下行了,浮漂會從立定狀態繼續往下下行,體現在浮漂上就是釣目開始一點點的往下走,一直到預定的釣目逐漸穩住!
在這個過程當中,魚依然有吃餌的機會,如果這個階段把餌吞到了嘴里,浮漂一般會出現停頓,或者下頓,或者上頂送漂,甚至黑漂斜著拉走等一系列的漂像,這些漂像咱們平常做釣的時候也能經常碰到!
最后階段,就是浮漂通過一系列的運動,然后雙鉤到達水底并且達到新的浮力平衡之后,魚到底下再給的動作!
這時候如果你的調釣比較靈敏,魚在雙鉤餌料附近游動,浮漂多表現出輕微的上下浮動,探餌浮漂會有一個輕微的上頂,入口會有一個小的頓口,如果不抬桿的話,魚吃完轉身,給的就是一個有力的大頓口,而吃完抬頭,浮漂就會表現出送漂的漂像!”
岳峰只用一根浮漂就大概演示了整個釣組入水之后體現出來的所有階段,因為有實物表示,所以直播間水友們大部分都能聽懂。但是在浮漂翻身之前,以及到位之前的線組餌料狀態,因為稍微有點抽象,是有部分人沒弄明白的。
“我擦,跟我印象中線組入水之后的反應有點不太一樣啊!”
“確實不太一樣,我還以為餌是最先到底的呢,按照峰哥的解釋,最先到底的是鉛墜,子線是后面才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