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證攜委員的身份,縣里很多政策都知道,說起來話不用遮遮掩掩,況且他就是按照大領導的計劃和設想作為藍圖來說的:“以墨泉公園和李清照故居作為起始點,中間歷經眼明泉、荷花池、七星臺、齊長城、女郎山和呂家村古村等等,青照河能起到最好的串聯作用。”
目前正是在擬定詳細計劃階段,大領導既然想做事,也聽得進意見,何況這個年輕人還是縣里公認的能人。
越了解呂家村和呂家村有關的產業,越能看到呂冬這個年輕人在其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這樣的人有能力,又對青照特別了解,還順應他的計劃,大領導認為多聽聽沒壞處。
“范教授,我們太東是不是有個說法?”呂冬看向范教授,這是他聽馬明說的:“先有平陵城,再有泉南府!平陵,指的就是青照吧?”
范教授應道:“是!按照學術界的說法,青照縣有人類活動的歷史,能追溯到9000多年前,漢代初期屬于呂國的封地,設縣也有一千多年歷史,名副其實的千年古縣。”
呂冬說道:“人都說南鳳凰、北平遙,說不定下一個崛起的文旅名城就是青照。”
這話難免有給大領導拍馬屁的嫌疑,但呂冬不在乎,如果大領導的計劃,只停留在縣城墨泉、李清照故居、眼明泉和荷花池那一片,呂家村難以借到這個勢!
如果將呂家村囊括進去,從資源到資金再到政策上的優勢,能讓呂家村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如果這樣,呂冬不介意多拍領導幾個馬屁。
呂冬的這些話,完全說到了大領導的心里去,從證攜會議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計劃,到與全縣上下統一思想,再到現在開始實地擬定并且為計劃做準備,他的仕途實際上已經與這個計劃緊緊綁在了一起。
不做事,或許能四平八穩的熬資歷。
但想出人頭地,必須在經濟上面有所建樹。
他不是楊烈文,提前占據了大學城那塊必然崛起的地方,只能以青照作為畫卷。
幸好,一把手非常支持。
大領導看眼秘書,秘書微微點頭,示意都記了下來。
“呂冬,你小小年紀,能有這份眼光和能力,很不簡單。”大領導適當的而給個甜棗:“呂家村是省級文明村,也是青照的傳統和文化保留最多的地方之一。”
宗族勢力頑固,換種方式表達出來,完全變成褒義詞。
大領導說道:“呂家村是青照的一部分,也是未來青照發展的重要一份子!”
這意思已經表達的非常明確了。
離開這棟房屋,又去看了另一棟翻修的房屋,大領導和范教授都非常滿意,隨后又參觀呂家食品公司和呂家村祠堂。
以前的骨灰堂難聽,在呂振林等老一輩開過會后,保留下來的骨灰堂,已經改名叫做呂家村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