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崎三十四歲了。
這是他創立的聚香坊最為輝煌的一年,也是唐城實質性地邁向現代化的一年。
重生回來,他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唐城的發展方向。
憑著一己之力,做到這個成績,已經很了不起了。
他沒有感到有什么了不起。就像他自己說的,命運把他安排到這個世界來,安排到這個位置上,他只是想著做好自己。
其實,他所做的這一切,真的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陶潔好好的活著,他掙錢的速度,不小于陶潔花錢的速度,難為不著她,不讓她受苦就好了。
可是,最終,他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卻越來越多。
2010年的夏天,炎熱而又漫長。辦公室里的中央空調,“呼呼”地響著。中午的時候,室內的溫度還是在二十七八度上,下不來。
他的董事長辦公室,就是原唐城量具老總的辦公室,在走廊南邊,前面沒有任何遮擋物,陽光直射。也不知道當年賈總那么胖一個人,是如何受得了的?
還沒等到下午上班,房產公司劉總就過來找他了。
劉總過來,還是說工期的事情。
天太熱,白天不敢讓工人干活,怕中暑。可胡麗麗不許他拖工期。二期工程和意大利風情街,必須在年底前交付!
誰知道這酷暑什么時候過去呀?這都一個星期了,再拖下去,肯定不能按期完成。
他也想過晚上干,可晚上拆房子挖地基,機械轟鳴,人家周邊住戶不愿意。再說大晚上鬧的塵土飛揚,環保部門也不答應。
他來找高崎訴苦,希望高崎從當中協調一下,工期往后拖一個月。
現在,也就是高崎的話,胡麗麗能聽的進去,其余人也不敢跟她商量。她決定的事情,就絕對不允許下屬做不到。
這也不是說她霸道不講理,是聚香坊的資金緊張,捉襟見肘。工期拖延一個月,這錢就不知道要多花出多少去。她承擔的壓力,比劉總他們大的多。
高崎知道胡麗麗為難,只能死逼著劉總他們想辦法,盡量節省開支。錢得先緊著孫繼超那邊用,補償工人,建新工房,進新設備,這簡直就是無底洞,五十億根本就不夠!
“你知道嗎?”他就擦著額頭上的汗,對劉總說,“我們現在是把聚香坊所有的盈利,都投到你那邊了,你多花一分錢,胡總這邊都沒處給你淘換去。”
劉總就問:“那銀行的貸款呢?”
高崎說:“那個不能動,準備著給工廠那邊用。咱們進的,都是進口設備,比同類型的國產設備,貴好幾倍呀。”
劉總就發表自己的看法說:“我覺得吧,量具孫總有些過于高調了。雖然我不懂機械,但我們建筑公司也用設備,也知道進口的好用。可是,關鍵的東西我們用進口的,一般的我們還是用國產的,這樣可以節省大筆的資金呀!”
高崎就對他解釋說:“老劉,機械加工和你們建筑施工不一樣。你們不要求精度,只要國內可以出的零件,都可以替換進口的。頂多就是國內的使仨月就壞,進口的使三年都不壞唄。咱就是仨月換一回零件,三年換下來,也比用進口的便宜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