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大部分醫學類研究都是如此,需要很多反復的實驗來收集數據,再根據數據去推斷一些內容。
比如,螃蟹腿神經測試的田崎一二,和博士生學生一起做了過百次實驗,郭百次還是‘有效’實驗,中途肯定還會有很多操作不當,或者其他情況引起的失敗實驗。
這個過程是很熬人的,但研究就是一點點做出來的。
趙奕只是等待數據和結果,他倒是也不急于出成果,讓實驗室那邊做著,慢慢的等待就可以了。
他迎來了重要客人--李寧。
李寧教授一路勞頓遠道而來,到了首都就直奔燕華大學,他本來就是國內大學出身的華人,也不需要找翻譯,甚至連個學生都沒帶,就自己一個人過來了。
等到了燕華大學,李寧很快就見到了趙奕。
趙奕對李寧的到來期待不已,他的‘構建反重力體系’數學論證,就是需要對反重力有研究的人,需要了解他們的研究,看是否和自己的理論有共同點,或者是找一些靈感。
這種級別的研究,靈感已經不是書本上能找到的了。
在教職工宿舍里,趙奕見到了李寧,兩人就直接談起來,他們甚至沒有幾句寒暄,李寧迫不及待的想談談自己的研究,他希望得到趙奕這種頂級數學家、物理學家的認可。
趙奕也迫不及待的想了解研究內容。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研究了,我覺得那是我最引以為豪的成果,可惜到現在也得不到認同。”
“我一直在做超導材料反重力的研究,記得二十年前,我還能拿到斯坦福大學的經費補貼……”
李寧指的是斯坦福大學對反重力研究的科研補貼。
斯坦福大學物理系致力于研究反重力問題,在反重力領域的研究上,每年投入超過一億美元,補貼給相關的項目、科研人員。
李寧不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但他研究超導反重力問題,也能申請到一些經費補貼。
他繼續道,“現在沒有了,十年前就沒了,他們甚至說我的研究是欺詐,只有幾篇發表在討論雜志上的論文,而且一直沒有被證明。”
“但是我相信,我的研究是正確的。”
李寧說了個開場白后,就開始認真的做講解,他的‘超導反重力’研究,主要核心就是‘晶格離子’,超導材料中的晶格離子,吸收了外界電磁場的能量后,會處于同一個量子態,自身進行快速的旋轉。
“這時,就會產生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引力場。”
“我認為是這樣,至少理論上是,晶格離子是非常不同的物質,它是警惕結構中,離子占據主導地位的晶格。當這種模型的晶格高速旋轉的時候,會對周圍的粒子場不穩定,會發生很復雜的變化……”
李寧認真說了起來。
離子,是指原子或原子基團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而形成的帶電荷的粒子。
離子晶格,就是好多的離子,以離子鍵的形式組成在一起的‘方格’,其結構非常的特殊,也會導致發生一些難以想象的影響。
離子晶格就是超導理論研究的核心。
李寧的‘超導反重力’理論,就是建立在離子晶格高速旋轉,產生的一種變化基礎上的,他認為離子晶格的高速旋轉,會直接影響到粒子場,微觀擴展到宏觀,就是印象到引力。
“離子晶格的高速旋轉,會形成一種全新的場力,它和周圍的粒子場重疊,就會減小引力。”
李寧認真說道。
趙奕仔細思考起來,他覺得李寧說的不太對。
他不是質疑‘超導反重力’理論,而是認為即便理論是成立的,新產生的引力場,也不應該‘形成新的、會和其他場產生作用的場力’,從微觀角度上來說,離子晶格自旋形成新的場力是說不通的。
當然了。
如果拋開微觀的因素不談,只從宏觀上進行分析,李寧的理論還是能自圓其說的。
但是趙奕必須要從微觀角度去考慮,他希望建立和引力、空間有關的粒子數學體系,再以構架好的數學體系,去研究怎么才能‘反重力’。
這是微觀理論到實踐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