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曼猜想被證明了!”
“趙奕本人親自確認,他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證明,已經在整理資料的階段。”
“現在消息都傳到國外了,我在外-網看見有媒體做報道。”
“這件事是真的!”
“國際數學界轟動的大事件!這回成為百年來數學最大的進展!”
“不是還有愛德華-威騰嗎?”
“你覺得兩人一起合作證明,誰是主導?”
“當然是趙奕!”
“所以啊,其他人不重要……”
“……”
輿論一片嘩然,到處都是討論聲,媒體也爭相進行報道,好多記者都來到燕華大學進行采訪,但是他們采訪不到主角趙奕,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采訪其他人。
好多人出鏡了。
比如,理學院的教授們,他們不斷說著趙奕和愛德華-威騰一起的研究,形容著過程有多么的艱辛,一個個說的仿佛親眼所見。
阮文燁也出鏡了,他接受采訪說了一句話,“當他們完成證明時,我就在現場。我和愛德華、趙奕擁抱慶祝,祝賀他們,然后他們對我表示感謝。”
他還特別強調一句,“愛德華和我擁抱了有一分鐘。”
這句話說的很模糊,仔細琢磨一下,就好像是黎曼猜想證明過程中,阮文燁也參與并有相應的貢獻。
實際上,又好像什么都沒說。
作為輿論焦點的主角之一,愛德華-威騰頻頻也出鏡了,他接受了好幾次專業學術采訪,但每一次對黎曼猜想,都只是簡單說一下,就轉到了弦理論的話題,“我們完成了多維空間質量點拓撲形態的塑造。”
“這個工作非常有意義,再進一步就可以觸碰維度邊界,甚至可以觸碰量子物理。”
“我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的進展、更多的結論,甚至有一天能夠用實驗證明。”
顯然。
記者對于弦理論不感興趣,再繼續提問還是和黎曼猜想有關,黎曼猜想才是真正的焦點。
愛德華-威騰有些失望,他感覺對于黎曼猜想沒什么好說的,“那是數學界的重要猜想。但早在一百年前就被認為是正確的,從黎曼猜想衍生出了好多數學定理。”
“很多數學的研究都默認黎曼猜想是正確的,我們只是證明了它的正確,一切似乎沒什么變化。”
“但我們不是想證明,事實上,那只是研究弦理論的過程中,無意間完成的……”
“弦理論才是……”
“巴拉巴拉~”
愛德華-威騰繼續推銷他的弦理論成果,但就像是最開始的判斷,黎曼猜想完全把風頭搶走,媒體對于弦理論的成果,根本沒有任何興趣。
愛德華-威騰頓時感到更無奈了,他都開始不愿意接受采訪。
其實他本來也不想接受采訪,只不過實在是太清閑了,做完了資料整理工作,只需要等待兩個星期后的學術報告會就好了。
愛德華-威騰是想繼續和趙奕一起做研究,而不是繼續無聊著浪費時間,可是他根本找不到趙奕。
此時,趙奕依舊在耐心的做研究,但研究的內容不是弦理論、多維空間,而是以質量點相關的構造數學,去聯系光子和空間進行相關解析。
質量點的數學構造工作非常重要,不管是以‘質量點是能量的結合’,還是‘質量點來自多維空間’,因為都是拓撲形態構造(能量沒有固定的形態),數學表達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