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建造覆蓋更大面積的反重力裝置,還是讓反重力裝置上升的更高,都是需要能源支持的。
一切說白了就是能源、動力問題。
顯然。
參會人士對地面建造大型反重力裝置更感興趣,因為地面建造不用擔心能源問題。
反重力裝置的能耗大,但也只是相對的,其實高速行駛的航-母相比,裝置的能耗也就不大了。
如果把裝置的能耗擴大十倍,也就相當于兩、三艘高速行駛的航母而已,裝置并不是一直處在啟動狀態,建造出來就會具有威懾力。
這種討論當然沒有結果。
建造針對衛星的地面反重力裝置,大概率只能使用一次,因為一次過后,對方就知道什么地方危險了。
至于裝置升空……
這本來就是空中堡壘,是反重力團隊一直在研發的。
當然了。
能影響到衛星運轉的地面裝置,幾乎有著決定性的戰略意義,適當暢想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毫無疑問的實,地面反重力實驗導致衛星偏離軌道的威懾力,要比J-40出場作用大太多了。
J-40出場,充其量就是讓國際知道,國內擁有最頂級的戰斗機,展現一下最頂級的軍-事科技水平。
反重力實驗導致衛星偏離,則屬于跨維度的打擊。
之前根本沒有人能想到,神秘反重力裝置還能影響到衛星運轉,國際反應也是一樣的,一些針對的國家,根本沒心情再進行什么威懾,而是來直接發表講話,利用輿論來進行質問——
“為什么反重力實驗會影響到衛星運轉!”
“必須停止反重力研究,否則會影響到太空衛星,影響到全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
“必須給予歐洲航天局賠償,必須要對研究進行限制。”
“必須公布資料……”
反正,就是各種‘必須’,他們就好像站在了人類正義的角度,反重力似乎就成為了‘反人類’的科學。
對此國內當然不會大方承認,甚至不會去辯駁‘受影響的是間-諜衛星’,因為任何有關的說法,都會泄露一些相關信息。
比如,確定受影響的是間-諜衛星,等于是告訴全世界,反重力裝置只能影響幾百公里高空。
這樣威懾力就小很多了。
同時,也絕對不能承認,就只是說不知道、完全沒關系,因為衛星受到反重力實驗研究,也只是航天局的推測而已,他們并沒有真實的證據。
一些國家也想拿到證據。
比如,有影響力大的人物,就站出來表示說,“應該讓國際調查組,調查一下反重力的研究,看是否是反重力實驗,導致的衛星失控。”
那當然不可能。
這種說法真是‘司馬昭之心’。
但不可否認的是,反重力實驗影響到衛星軌道,威懾力確實是足夠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