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些國家對反重力技術更加重視,也不斷喊著調查、打擊、制裁等口號。
國際上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幾天后,一條消息忽然傳了出來,頓時帶來了新的變化。
“《法蘭社》報道,Z國擬和E國進行大規模的技術交換,反重力技術很可能會成為籌碼。”
這條消息一出來,頓時引起了眾多的關注。
每個相關的國家都希望能得到反重力技術,他們認為神秘反重力裝置含有的技術,就是打開未來科技大爆發時代的敲門磚。
現在只有Z國有相關的技術,自然就成為了‘眼中釘’,誰都不希望看到只有Z國,利用先一步的反重力研究,帶來一系列的科技爆發。
只要時間往后拖上一天,反重力的研究也許就能深入一步。
如果拖上隔一年半載,天上的衛星會不會都真正成為不會移動的飛鳥?
海里的艦艇會不會都成為大型游魚?
百年的科技積累,也比不上高維度的科技爆發,就像是二-戰時期,再多艦艇、再不怕死的軍-隊,也不可能扛得住核-彈。
時間,不能拖了。
因為有核-彈的威懾,大型的戰爭肯定打不起,最多就是威懾一下,經濟上制裁一下,可對于反重力研究,根本就阻止不了。
現在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拿到基礎的反重力技術。
在拿到了科技大爆發的敲門磚以后,才有資格去說什么‘科技競賽’,否則連研究的基礎都沒有,只能看著對手快速崛起,就是最壞的情況了。
“Z國和E國進行大規模的技術交換?也就是說,Z國并沒有打算獨享反重力技術?還是給機會的。”
“雖然是E國,但其他國家肯定也有機會!”
“在其他的領域,Z國欠缺的還比較多,也許我們也可以交換過來?”
一些國家思考起來。
頓時。
好多外-交官都私下里連線進行溝通,甚至是直接找到大使,詢問得到反重力技術的可能。
他們知道肯定會‘大出血’,但已經做好了出血的準備,只要交換到‘科技大爆發的敲門磚’,未來研發不落后于時代,付出一些代價也值得了。
……
這是國內擬定好的策略。
反重力研究聽起來很高大上,可實際上,空中堡壘沒有完善前,或者說,核聚變裝置沒有完成前,反重力裝置充其量,就只是個‘大玩具’而已。
能懸浮,還能怎么樣?
因為牽扯到很多的材料技術、精細的制造技術,空中堡壘的完善工作,絕對是個非常大的工程。
更不用說,作為核心的‘反重力核聚變裝置’了。
‘反重力核聚變裝置’,理論倒是沒什么問題,但真正到了設計制造階段,一定會碰到很多難題,尤其一些是耐高溫的特殊材料,國內是沒有相關技術的,牽扯到精密加工,相應的技術可能也會有所欠缺。
如果讓國內單獨完成反重力核聚變裝置,理論、設計,都不需要太久的時間,也許兩年、三年差不多,但真正制造出來,用時也許會超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