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匹高頭大馬從遠處“噔噔蹬蹬”地過來了。
馬背上的皇衛騎兵,面無表情地巡視了一圈,又“噔噔蹬蹬”地往遠處去了。
眾人候了一陣。
兩隊皇衛兵扛著旗子齊刷刷地站在淡黃圍擋旁。
再候了一陣。
一個小內官揣著手跑了過來,風塵仆仆的樣子。
尖著嗓子喊了三聲:“寧妃娘娘輿駕至。”
“跪——”
眾人趕緊跪下磕頭。跪了一盞茶的功夫,還不見輿駕過來。有人悄悄抬起頭張望。
小內官眼尖,皺著眉頭“嗯?”了一聲。那人又趕忙埋下頭去。
又跪了一盞茶的功夫。
遠處傳來敲鑼打鼓的動靜。這便是輿駕到了。
先是二十人鳴樂響道。
再一百人,有騎,兵,衛。接著是一馬車,又四駕馬車,再一駕馬車。車兩側跟著婢女內官各十人,車后跟兩百人,仍是婢女,內官,仆從,或端或捧各色物件,或抬或扛各色箱子,竟有百米。最后又跟著五十騎兵。
“叩——”內官再喊。
本就磕著頭的眾人,將身子伏得更低。
三輛馬車停在府衙門前。
“寧妃娘娘喻——”有一個內官說道,“承蒙圣恩,本宮得以破先例開先河,回鄉歸省。途徑杭州府,恰是圣上來年南巡之地,本宮奉旨暫住行宮,待行宮修葺采買一應俱全,再回衢州歸省。”
眾人道“謹遵娘娘喻”。
內官喊:“平身——”
眾人才起身,只見那四駕馬車,四角掛著香珠,香囊,香袋,香鈴。又配著五色的寶石,金銀玉錦的掛飾,用的是藕色的福字錦緞厚棉幕簾。
一個年輕的聲音從那馬車內傳出。聲音說不上清亮,帶著些許沙啞。
“繡衣指揮使蕭翎可在?”
她說話的聲音慢慢的,綿綿的。
蕭伯鸞上前跪下:“微臣在。”
“隨本宮去行宮吧。”
“是。”
李知府有些惴惴不安,怎么貴人來了也不找自己?論理是該接見知府,可是對自己辦事不滿呢?
寧妃在車內又道:“杭州知府可在?”
終于叫到自己了。李知府這才定下心來,上前磕頭:“微臣在。微臣見過寧妃娘娘,娘娘千歲福壽安康。”
“本宮在杭州這些日子,少不了叨擾。李知府可有得忙了。”
李知府跪在地上,額頭手掌都貼著冰涼的地:“微臣必竭盡綿薄之力,為皇上娘娘效忠。”
寧妃很滿意:“本宮原定是明日入杭,但后日便是臘八,本宮擔心來不及去靈隱寺施粥,便提前到了,可是給大家惹麻煩了?”
即便心知那靈隱寺里等著施粥的百姓都是找人扮演的,眾官不敢置喙這過場,皆跪下稱頌娘娘如觀音轉世,悲憫蒼生,心懷百姓。